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121篇
  109篇
综合类   772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05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了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苦丁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多酚类及儿茶素、黄酮类物质、咖啡碱、可溶性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和香气成分,以期为开发利用苦丁茶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在干旱长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Palmer方法计算出Palmer干旱指数,利用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建立干旱指数模型,并做出外延预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油松刺槐造林成活生长最低土壤水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辽西地区分布较广,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不同土质,即沙壤、壤土、黏壤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外自然透风大棚内盆栽油松和刺槐,既模拟造林试验,人为因子调控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测定油松刺槐造林成活、生长最低土壤水分指标分别是沙壤为4.7%和4.3%;壤土为6.6%和5.4%;黏壤为10.2%和11.6%。辽西半干旱地区,一般年景的田间土壤含水量都高于该指标,在林业生产中,如能综合利用雨前整地、适量灌水、优质壮苗、合理栽植等相应配套的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成活以及生长是能够实现的。造林苗木不活不长一律怨天旱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相似文献   
54.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柴油机燃用0#柴油和乙醇柴油排放的颗粒进行热重及其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柴油中添加乙醇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颗粒排放。通过颗粒的热重分析得出,颗粒氧化过程主要发生水分挥发、可溶性物质氧化和固体碳氧化3个过程,其中,固体碳约占颗粒总量的70%,可溶性有机物约占颗粒总量的25%。通过Coats-Redfern法对颗粒热重数据进行动力学计算分析,得出柴油机燃用0#柴油的颗粒的活化能为130.3 kJ/mol,燃用乙醇柴油的颗粒的热解活化能为122.9 kJ/mol,两拟合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为开发高效的颗粒催化剂及柴油机颗粒捕集器选择适当的可再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探讨和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条件和种植品种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今后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6.
湖北麦冬高产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建立了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即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每公顷施纯氮455.69-495.38kg、P2O5 259.50-312.20kg、K2O 695.05-757.33kg,则产量为7 500kg以上的概率为99%。  相似文献   
57.
永康市有两硒类20种,隶属2目6科8属。其中蝾螈目2种,蛙形目18种,占浙江省已知属的50.00%,种的41.86%。  相似文献   
58.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课题系1983年9月浙江省两委一厅联合下达的《水产增养殖技术》攻关项目的子课题之一。在此之前,曾进行了四年(1980~1983)的研究。1980年主要进行了无针乌贼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生的研究以及乌贼成体和其幼体分布所及海区的调查。1981年与普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主要进行投放墨鱼笼观察乌贼产卵以及仔、幼乌贼的孵化、生长等情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用土钻法研究了西双版纳橡胶Hevea brasiensis林0~20cm土层中≤2mm细根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橡胶林细根的分解,结果表明:0~10cm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0~20cm的细根生物量(p<0.01);在0~20cm土层中,橡胶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2 206 kg·hm~(-2)和345 kg·hm~(-2);活细根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1月份;死细根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年生长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213 kg·hm~(-2)、733 kg·hm~(-2)、1 801 kg·hm~(-2)和82%。  相似文献   
60.
<正>生草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生草栽培模式,至今已全面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生草栽培,但是,这一栽培模式并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作为生态大环境的一部分,果园小环境不改善,生态大环境不可能改善。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普及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