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5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台湾桤木混交造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台湾桤木混交造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为台湾桤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熵权法对台湾桤木×马尾松、台湾桤木×巨尾桉、台湾桤木×红锥及台湾桤木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相关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是台湾桤木×红锥(2∶1),台湾桤木×马尾松(1∶1)最少;台湾桤木×红锥(1∶2)的枯落物有效拦蓄率最大,台湾桤木×红锥(2∶1)的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台湾桤木×巨尾桉(2∶1)的枯落物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均最小。②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明显低于台湾桤木纯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是台湾桤木混交林大于台湾桤木纯林。③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值占比例最大是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少是土壤毛管孔隙度;台湾桤木不同混交造林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排序为:台湾桤木×巨尾桉(1∶2)台湾桤木×红锥(2∶1)台湾桤木×马尾松(1∶2)台湾桤木×红锥(1∶1)台湾桤木×巨尾桉(1∶1)台湾桤木×马尾松(2∶1)台湾桤木×红锥(1∶2)台湾桤木×巨尾桉(2∶1)台湾桤木×马尾松(1∶1)台湾桤木纯林。[结论]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和红锥混交造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优于台湾桤木纯林。  相似文献   
42.
配方施肥对任豆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任豆容器实生苗进行N、P、K配比施肥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生物量等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任豆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片、叶面积、生物量等影响显著;NPK平衡施用对任豆容器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处理;经过4次施肥后,NPK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的生长量分别是CK苗木生长的211.4%、154.2%、161.7%、327.5%、568.3%、423.5%、405.8%、275.0%.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氮的供应对木本固氮植物杂交相思树适应镉环境胁迫及其生物修复能力的影响,可为有目的地进行相思树栽培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以杂交相思树 (Acacia mangium × Acacia auriculiformis) 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Cd2+ 设3个水平(0、30、60 mg/kg),在Cd2+ 30 mg/kg的基础上设施尿素2个水平(0.4、0.8 g/kg) ,共5个处理。研究了杂交相思幼苗的干物质、氮(N)、磷(P)、钾(K)、镉(Cd)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Cd2+ 胁迫显著抑制了杂交相思幼苗根、茎、叶和总干物质的积累,限制了N、P、K等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杂交相思Cd转移系数为0.044~0.224,根Cd含量明显高于茎和叶,并且根部Cd累积能力要大于地上部;但Cd2+ 60 mg/kg胁迫下,杂交相思通过向地上部分转移Cd以更好地适应强胁迫环境。Cd2+ 30 mg/kg胁迫下,高氮 (0.8 g/kg) 较低氮 (0.4 g/kg) 更显著地促进了茎、叶和植株总的P、K积累,而低氮更有效地增加了根的N、P、K积累量;高氮较低氮更显著地提高了茎、叶干重以及干物质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低氮则提高了根干重以及干物质在根中的分配比例和根冠比;Cd2+ 胁迫下施氮显著促进了杂交相思对Cd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Cd转移系数;低氮更显著地促进了根、叶和总Cd的积累,高氮更显著地促进了茎Cd的积累及Cd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结论】Cd2+ 胁迫下杂交相思通过改变干物质及N、P、K、Cd积累和分配规律以及提高N、P和K利用率的方式,保证根系生长,以更好地适应胁迫环境。低Cd2+ 胁迫下 (30 mg/kg),施氮可缓解杂交相思由镉胁迫所引起的对N、K吸收的抑制,促进杂交相思各器官干物质以及N、P、K、Cd的积累。低施氮量 (尿素 0.4 g/kg) 促进相思树生长的效果更佳,高施氮量 (尿素 0.8 g/kg) 促进Cd向地上部的运转,提高其对Cd生物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4.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大叶栎扦插育苗技术,提出大叶栎扦插育苗关键技术,包括优质插穗的培育、扦插基质的选择、扦插环境的控制及扦插苗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5.
大叶栎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大叶栎扦插育苗技术,提出大叶栎扦插育苗关键技术,包括优质插穗的培育、扦插基质的选择、扦插环境的控制及扦插苗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6.
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遗传多样性,以广西、海南和云南13个土沉香居群的147个家系为材料,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POPGEN 32软件对土沉香进行多态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比较,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Mantle检验分析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4条引物共获得291个扩增位点数,其中多态性位点数23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均值为78.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26 1,香农信息指数均值为0.332 0,遗传分化系数均值为0.265 0,基因流均值为1.387 1,表明13个土沉香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极高的遗传分化水平。海南屯昌与海南澄迈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大,海南乐东与广西浦北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遗传一致度最小。以遗传距离0.90为阈值,可将13个土沉香居群划分为3大类;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解释率为3.1%,表现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47.
以不同高度等级的杂交相思实生苗作扦插母本,通过对萌条数量、扦插成活率、苗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等级实生苗木作母本与萌条数量、扦插成活率、苗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差异显著;定植的母株越高,扦插苗成活率越高,扦插苗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48.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 500、2 222和1 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 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 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 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49.
不同基质对印度紫檀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心土中添加椰糠、泥炭土、塘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进行不同体积比或质量比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培育印度紫檀容器苗,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容器苗苗高、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根瘤菌、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非常显著。综合分析评价各项指标,筛选出较适合印度紫檀容器育苗的培育基质为黄心土70%+塘泥30%、黄心土99.5%+钙镁磷肥0.5%、黄心土50%+椰糠50%和黄心土99.75%+钙镁磷肥0.25%。  相似文献   
50.
以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为母本,直干大叶相思(A.auriculiformis)为父本,通过亲本选择、容器砧木的培育、本砧嫁接、矮化修剪等技术手段培养相思杂交亲本,可控制亲本树冠高度为2~3 m,冠幅为3~4 m,开花集中在离地面高0.60~1.8 m处树冠外围,达到矮化树体、优化树形、便于授粉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