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不同条耕作业时间对玉米保苗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风沙土与黑土上分析春季解冻时条耕(Sp1)、播前条耕(Sp2)与秋季条耕(Au) 3种处理下玉米群体保苗质量、播种期土壤温度与水分变化与玉米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条耕作业时间、土壤类型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对玉米保苗密度、幼苗株高整齐度有显著影响,Au处理优于其他处理,风沙土优于黑土。Au与Sp1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黑土播种期土壤温度,5 cm深度土壤两者较Sp2处理分别提高3.9℃~8℃与0.5℃~4.9℃。Sp1处理较Au处理显著降低风沙土10、30、40 cm深度以及黑土20 cm土壤水分。两种土壤类型上,玉米产量结果均以Au处理最高,这主要得益于群体保苗密度与穗粒数提高。综上,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条耕作业推荐在秋季作业。 相似文献
32.
东北森工企业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商品材基地,同时又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殊行业。近年来,森工企业围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树立市场意识,把开拓市场,强化经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深化改革和企业发展的重点。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森工企业经销工作正面临着挑战和诸多困难与问题,形势严峻,令人深思。一、森工企业经销工作面临的目扰及原因(-)森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销售网络近几年来,木材市场几起几落,木材销售不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企业认为,其… 相似文献
33.
34.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纯氮用量0、150、225、300和375 kg/hm~2共5个氮肥量级和6万、7万、8万、9万和10万株/hm~2共5个密度梯度,研究不同氮肥量级条件和不同密度梯度下吉单96的冠层生理及结构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结果表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其中,大喇叭口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氮肥影响最大,抽雄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最大。225~300 kg/hm~2施氮量且分配60%的追肥可以保持冠层叶绿素在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受密度调控更显著,7.7万~8.0万株/hm~2为试验最适密度,可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5左右。在中高肥力条件下,采用7.7万~8.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和225~300 kg/hm~2的施氮量,可维持冠层结构和功能,协调穗粒数和百粒重同步增长,产量可达到12 780.9 kg/hm~2。 相似文献
35.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相似文献
3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植株性状、水分利用特性、茎秆强度与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增加,穗位高和茎秆强度有所增加,对茎粗的影响相对较小。干旱胁迫下适度灌水,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水量达田间持水量100%的处理下,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负相关,即玉米的茎秆强度随株高和穗位高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从而增加了倒伏的风险。随着灌水量的增多,玉米产量提高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人参栽培后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后茬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白山市抚松县北岗、大方、抽水以及靖宇等地的 4 个试验点,以普通农田为对照,对参后地农田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参后地农田 10~20 cm、20~30 cm 深度土壤容重范围为 1.25~1.43 g/cm3,显著低于对照,而垄台与垄沟耕层厚度平均分别为 31.40、16.94 cm,分别比对照提高 89.60%~93.55% 与 39.59%~56.52%。对于耕层土壤养分,4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相应分别提高 6.18%~38.99%、2.68%~12.64%、6.62%~42.90% 与 6.39%~40.54%。此外,参后地农田土壤 pH 范围在 4.81~6.82 之间,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改善。与对照相比,除靖宇外其余 3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玉米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 14.70%、11.19% 与 10.32%,籽粒产量增加 8.56%~14.08%,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参后地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参后地农田玉米叶片和籽粒等器官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整株玉米籽粒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 13.60%~26.08%。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速效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籽粒氮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农田栽参后显著改善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增加耕层厚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利于后茬玉米生长,特别是参后地农田氮水平提升有利于后茬玉米产量提升以及土壤氮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8.
一款无人机高光谱传感器的验证及其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无人机机载高光谱传感器S185,并基于其获得的影像探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新方法。【方法】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了玉米氮肥梯度试验,共设5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在玉米的V5-V6,V11,R1-R2等生育期(Ritchie生育期)进行无人机飞行试验和地面光谱及叶面积指数测定,共获得数据45组。为验证S185影像数据,在相同尺度下提取S185影像信息与地面光谱信息,一方面从测定同一目标地物两者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筛选15种常用的各类光谱指数,从整个生育期通过影像数据计算的各光谱指值与地面光谱仪计算的相应值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将45组样品随机选择30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利用S185数据建立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模型,剩下15组样品作为外部验证样品,用来验证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另外,基于相同的分组数据,利用前面筛选的各光谱指数分别建立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以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各个生育时期,同种目标地物S185测定数据与地面光谱仪测定数据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玉米整个生育期,S185数据计算的各光谱指数与地面光谱仪计算的各光谱指数变化趋势相同,相关系数在0.88以上;在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模型中,建模时的决定系数为0.96,均方根误差为0.4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3.15%;外部验证时的决定系数为0.95,均方根误差为0.54,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6.74%,这一结果优于基于各光谱指数建立的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结论】无人机搭载S185传感器可用于准确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信息,且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基于这一数据建立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40.
模拟犁底层对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管栽的方法,研究了模拟犁底层和深松处理对春玉米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ichards方程可较好地模拟(拟合度r=0.9987~0.9991)玉米出苗后不同天数干物质积累量动态,犁底层处理下玉米最大生长速率以及活跃生长持续期均低于深松处理,表明犁底层限制了玉米的发育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器官中的分配。犁底层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量显著低于深松处理,但茎的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深松,说明犁底层的存在降低了茎器官向籽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并最终导致玉米的单株籽粒产量下降。因此,采取深松处理,打破犁底层是当前条件下东北春玉米实现再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