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7篇
  29篇
综合类   254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京裂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网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雌螨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10月中旬雌成螨逐渐停止产卵,准备越冬。该螨在丝网内营群居生活。丝网内螨密度大时,雌成螨即爬出丝膜,另织网为害繁殖。雌成螨羽化后7~22天产卵,一天或隔天产卵1~2粒,平均一生产卵17粒。该螨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南京裂爪螨天敌有5种(类),以植绥螨为主,日捕食量4头雌成螨。清理竹叶、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42.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43.
针对转基因741杨硬枝扦插难生根的特性,将组织培养及多种扦插繁殖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转基因741杨综合配套育苗体系,提出了适合无性繁殖的“遮阴间歇喷雾扦插”和“移棚不移苗扦插繁殖”育苗方法。转基因741杨组培快繁中,初始启动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1ms/L,嫩茎增殖培养基为MS 6-BA0.3~1.0mg/L IBA0~0.3mg/L,茎尖生根培养基为1/2MS 0.3IBA 1.5%蔗糖。不同月份嫩枝扦插培养的苗木中,5月份扦插的嫩枝生长较快,但苗木间分化程度较高;8月份扦插的嫩枝生长相对较慢,但苗木的分化程度低,生长整齐。不同月份苗木移栽后,生长节律相同,经过1a生长,不同月份间苗木生长差异不明显,5月份扦插的苗木生长略优于其他月份扦插的苗木。  相似文献   
44.
45.
用欧美杨密度试验林中所选择的标准木和侧枝作材料,以侧枝和树干的长度及直径为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估侧方法拟合侧枝的叶片、枝条和枝叶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回归估侧模型,并对不同的估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检验。经筛选,叶片、枝条及枝叶总生物量的枝长指数模型和基径的幂函数模型拟合最好,树干生物量则以树干长度与直径相乘积的指数模型最优。不论侧枝分龄与否和树干分段与否,所建模型均能获得较精确的估测结果。以5株活立木1992~1994年生长量观测数据为资料进行实测检验,估测值与伐倒实测值之间,树冠生物量相对误差平均为4.31%,各株树干的相对误差都小于5%,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平均只差2.52%。  相似文献   
46.
龙烟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以密叶香为母本、牡晒84-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晒烟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推广。该品种植株为橄榄形,株型收敛、茎叶角度小,叶形宽椭圆,大田生育期84天,属中熟品种。幼苗及大田生长势强、整齐,烟叶成熟较集中。原烟外观质量优良,色泽红黄,油份较足,弹性好。高抗赤星病和普通花叶病。据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2994kg/hm2,产值32963.9元/hm2,均价11.01元/㎏,中上等烟比例76.57%,分别比对照龙烟二号提高11.1%、15.9%、4.3%、5.5%。  相似文献   
47.
广西松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脂产业是广西的资源优势产业,通过对广西松脂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广西松脂产业应推动原料林基地建设确保原料资源供给,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科研投入开拓产品创新,加强政府引导提高政策保障,最终实现松脂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48.
<正>舟曲县是甘南高原典型的农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海拔高度在1 173~4 504m之间,是甘肃藏区的纯农业县,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而畜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则是养猪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所有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猪肉更是农户家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当地以制作腊肉、腊排闻名。为了尝试在高原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方法  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  结果  ①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 (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②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 (P<0.05);③CR、UR处理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ck;UR处理土壤3种胞外酶活性均高于CR处理46%~98%。④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得到较好恢复,毛竹林皆伐后恢复迹地土壤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剩余物保留样区、采伐剩余物清理样区、毛竹林样区。  结论  毛竹林皆伐后的土壤经过5 a自然恢复,与毛竹林林地土壤相比得到较快修复,毛竹林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更有利于土壤修复。图1表4参23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矮壮素(CCC)浸种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影响,以3 000 mg·L-1 矮壮素对黄瓜品种中农203 进行浸种处理,测定黄瓜幼苗下胚轴生长的形态指标,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胚轴薄壁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矮壮素浸种处理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下胚轴的长度,促进干物质积累。与对照相比,矮壮素浸种处理使黄瓜幼苗下胚轴薄壁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加厚,液泡数目增加,体积变小,叶绿体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基粒含量和淀粉粒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