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554篇
农学   327篇
基础科学   340篇
  274篇
综合类   2389篇
农作物   234篇
水产渔业   261篇
畜牧兽医   1331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2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81.
本文主要通过Lab VIEW软件,PC机,采集卡,PCL总线等一些铺助硬件设计一套虚拟仪器检测系统,这种虚拟仪器检测仪具有传统电脑监测仪的功用,易以操作更新,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多效唑在直播水稻中的应用试验,探索和总结多效唑在水稻浸种至秧苗期使用的浓度和方法,分析了多效唑对于直播水稻培育多蘖壮秧、降低株高防倒伏、抑杀秧田杂草、促进水稻增产等方面的效果,提出了直播水稻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83.
针对宁南山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和作物产量较低的问题,通过剥离表层土壤0、10 cm和20 cm模拟不同侵蚀程度,研究单施化肥(NP)、有机无机配施(M+NP)和单施有机肥(M)、不施肥(CK)4个培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从而提出侵蚀坡耕地增产和培肥效果俱佳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M和M+NP处理均能改善不同侵蚀程度下坡耕地春玉米的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学性状,达到增产目的。随着坡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春玉米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都出现显著降低趋势。相对于0 cm土层,表土剥离10 cm和20 cm侵蚀处理下春玉米分别显著减产了26.4%和38.5%。在同等侵蚀条件下,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养分平均含量呈降低趋势。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还能降低土壤砂粒比例,提高粘粒含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984.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相似文献   
985.
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大渡河河口选定15个采样点进行原生动物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河口共采集到原生动物118种,春季优势种以纤毛虫为主,秋季优势种以肉足虫为主;原生动物平均密度为977个/L,平均生物量为0.0312 mg/L,春季的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秋季。春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0和1.40。原生动物功能营养类群B群(食菌-碎屑者,Bactivores-detritivores)所占比例最大,在60%以上。大渡河河口寡污性指示种类为17种,占55.55%。通过对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功能营养类群和指示种的分析,大渡河河口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86.
987.
为了调查新疆伊犁某牛场饮水、饲料和粪样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饮水源、饲料源、牛粪源样品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25份牛场饮水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0%(25/2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0%)、氨苄西林(4.0%)、诺氟沙星(4.0%)、恩诺沙星(8.0%)和安普霉素(8.0%)5种抗菌药物耐药;72份牛场饲料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65.3%(47/7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6.2%)、氨苄西林(19.1%)、诺氟沙星(4.3%)和安普霉素(4.3%)4种抗菌药物耐药;80份牛粪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0%(80/80),对阿米卡星(12.5%)、氨苄西林(7.5%)、恩诺沙星(7.5%)、庆大霉素(5.0%)、诺氟沙星(2.5%)、环丙沙星(2.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3%)和头孢噻呋(1.3%)8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安普霉素敏感。该牛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一般,但中介率较高,须在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中避免使用不敏感和中介率高的抗菌药物,养殖场饮水和饲料有被耐药大肠杆菌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8.
1996-2013年调查了三种美国引进寄生蜂-火炬松短索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广腹细Allotropa sp.和迪氏跳小蜂Zarhopalus debarri在广东林间释放后定居的情况。结果表明,火炬松短索跳小蜂与广腹细蜂在多年调查中均能采集到,而迪氏跳小蜂仅在1997年释放当年采集到,此后难觅踪影。火炬松短索跳小蜂连续多年均能采集到,而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其已成功在广东林间定殖和繁殖后代,并能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能继续繁衍与扩散;广腹细蜂则在广东林间成功地越冬与定殖,可能尚未建立起稳定的种群,而迪氏跳小蜂多年调查没有采集到,可能定殖不成功。推测广东林间湿地松粉蚧种群消长、寄生蜂较强的控害作用和较弱的扩散力可能是影响引进寄生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种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应用新型低毒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甘蔗播种和小培土时各用药1次对甘蔗螟虫的防治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防效达到84%以上,与对照药剂相比药效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0.
新疆多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动物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因子(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现状,及其与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 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共存情况。【方法】通过 PCR 方法对猪源(79 株)、牛源(8株)和羊源(96株)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大肠杆菌进行 PMQR(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oqxA, oqxB, aac(6’)-Ib-cr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 blaCTX-M, blaSHV, blaKPC, blaCMY-2, blaLAP-1)及16S rRNA(armA, rmtB)等基因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DNA测序,确定阳性菌株,对检出携带 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药敏试验,分析其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猪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5/79,6.33%),oqxA(35/79,44.30%),oqxB(40/79,50.60%)和aac(6’)-Ib-cr(4/79,5.06%),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79/79,100%),检出的16S rRNA 基因为rmtB(3/79,3.80%);牛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1/8,12.50%),oqxA(1/8,12.50%),oqxB(1/8,12.50%)和aac(6’)-Ib-cr(1/8,12.50%)和qepA(1/8,12.50%),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8/8,100%)和blaSHV(1/8,12.50%);羊源大肠杆菌中检出的PMQR因子为qnrS(6/96,6.25%),oqxA(32/96,33.3%),oqxB(37/96,38.5%)和aac(6’)-Ib-cr(22/96,22.91%),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96/96,100%)和blaCTX-M(2/96,2.08%),检出的16S rRNA 基因为rmtB(2/96,2.08%);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blaKPC,blaCMY-2blaLAP-1被检基因。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中存在基因共存现象,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动物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中存在PMQR因子,可与主要的 β-内酰胺酶和/或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共存。此外,首次在羊源大肠杆菌中检出PMQR 因子、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