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7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23篇 |
27篇 | |
综合类 | 225篇 |
农作物 | 76篇 |
水产渔业 | 41篇 |
畜牧兽医 | 158篇 |
园艺 | 75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肥料对蝴蝶兰小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壮苗、提高蝴蝶兰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蝴蝶兰品种“V31”(台林红天使)小苗为试材,对比研究N∶P2O5∶K2O分别为30∶10∶10(高氮)、9∶45∶15(高磷)、20∶20∶20(等量)的花多多专用肥对蝴蝶兰小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肥料对蝴蝶兰小苗生长影响显著,施用N∶P2O5∶K2O为9∶45∶15的蝴蝶兰小苗出根最快,45 d即可全部出根;施用N∶P2O5∶K2O为20∶20∶20的蝴蝶兰小苗新增叶片数最多,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N∶P2O5∶K2O为30∶10∶10的蝴蝶兰小苗叶冠幅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移栽后45 d内用高磷肥处理,而后在根系生长良好基础上以高氮肥和N∶P2O5∶K2O为20∶20∶20肥料交替施用最有利于蝴蝶兰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作者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贻贝卵巢的超微结构,发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均由一个大而圆或多边形的核,粗面内质网,球形线粒体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等构成。但随着卵黄发生,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大。卵母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微绒毛,它是卵膜的一部分及卵将成熟的标志。卵黄的形成是双源的,但以外源为主。 相似文献
33.
日本,将排水管道污泥,作为污肥施入农田及林草地,长期施用后,使施用地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污肥中的有害重金属积累于土壤中,使土壤环境恶化。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污肥后,使土壤表层0~10cm的锌含量逐年上升;同时亦不断淋溶下渗,使锌几乎全部滞留在0~20cm土层中,停施13a后,土壤表层仍有锌的残留。 相似文献
34.
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苦瓜性别分化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苦瓜品种(‘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雌花节率、内源氧化酶类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适当短光照(8、10h)处理使苦瓜雌花节率、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CAT和SOD活性降低;长光照(14h)处理使苦瓜雌花节率、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CAT和SOD活性升高。综合分析表明在幼苗期‘如玉33号’8h光周期处理和‘如玉41号’10h光周期处理的促进雌花形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36.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37.
两种不同耐热性菜豆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菜豆品种85-CT(耐热)和BBL-47(热敏感)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高温胁迫强度下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Fv/Fm及Fv/Fo、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85-CT下降幅度较热敏感品种BBL-47平缓,BBL-47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其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的第二峰(M峰)消失。 相似文献
38.
罗勒在盐胁迫条件下水分生理及精油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寻找增加芳香植物罗勒(Ocimum basiicum L)的次生代谢产物(精油)的有效途径,对罗勒生长过程中制造一种盐分压力的环境胁迫的手段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用本研究设计的高浓度的复合盐配方处理的结果表明虽然在盐分胁迫下的罗勒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加大,蒸腾速度减弱,但没有对罗勒的生物量产生大的影响,相反却提高了精油含有率。 相似文献
39.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转多基因欧美杨107杨中外源Bt基因是否稳定存在及表达,探索转基因107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Bt毒蛋白表达规律,研究多基因转化的载体结构及基因互作对外源基因表达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生转Cry1Ac-Cry3A-NTHK1基因107杨3个株系(A1、A2、A3)和转Cry1Ac-Cry3A-BADH基因107杨3个株系(B1、B2、B3),通过PCR技术对转基因107杨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和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Bt基因的转录丰度进行检测,利用ELISA技术对转基因107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毒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107杨均能扩增出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107杨中稳定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2种Bt基因在转基因107杨中均能稳定表达,Cry1Ac基因的转录丰度在2.1×104~5.1×104之间,Cry3A基因的转录丰度在2.8×106~5.6×107之间,Cry1Ac基因和Cry3A基因转录丰度无相关性;ELISA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107杨中均检测到Cry1Ac和Cry3A毒蛋白存在。2种Bt基因转录丰度和毒蛋白含量无相关性,但2种Bt毒蛋白含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转2种不同载体的107杨6、7月份2种Bt毒蛋白的含量较低,8月份急剧上升,Cry1Ac毒蛋白的含量均在9月份达到峰值,Cry3A毒蛋白含量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10月急剧下降。8月份不同部位(上、中、下)的叶片Bt毒蛋白含量未表现出一致性规律,不同部位(上、中、下)木质部的Bt毒蛋白含量也未呈现出一致性规律。[结论]转Cry1Ac-Cry3A-NTHK1基因107杨和转Cry1Ac-Cry3A-BADH基因107杨不同株系间2种Bt基因的转录丰度存在显著差异,Cry3A基因的转录丰度显著高于Cry1Ac基因;2种Bt毒蛋白在各株系间存在显著差异,Cry1Ac毒蛋白含量极低,Cry3A毒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Cry1Ac,与转录水平检测结果一致。2种不同载体之间Cry1Ac基因转录丰度、毒蛋白表达模式及含量无明显差异,Cry3A基因转录丰度、毒蛋白表达模式及含量也无明显差异。在转基因107杨整个生长季中,Cry1Ac和Cry3A平均毒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