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154篇
  213篇
综合类   1093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604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花椒干腐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流行于陕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花椒干腐病是由虱状赤霉(Gibber-ella pulicaris(Fries.)Sacc.)所致。该病菌通过伤口入侵,潜育期7~9d,致病性强,为害严重。大红袍品种发病较重;同一品种老龄树发病较重;高海拔地带发病较轻。病菌的药剂毒力测定结果是:托布津>福美砷>抗菌素402>波尔多液。田间药剂防治以托布津与氧化乐果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2.
1987—1989年,应用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在海南岛西南部蝗区,进行笼内、地面和飞机喷药防治东亚飞蝗试验,结果表明,超低容量喷洒5.7%氟氯氰菊酯、10%顺式氯氰菊酯两种药剂,每亩用商品量20ml,喷洒药液0.5kg,东亚飞蝗的死亡率在90%以上。使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东亚飞蝗,具有防效好、功效高、成本低和比较安全等优点。在海南蝗区累计防治面积已达22.27万亩。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玉米的科学合理施氮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管理方式定位试验中设置15N微区,采用将15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分析植株和土壤样品。新鲜土壤用1 mol/L KCl浸提,滤液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15N标记的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测定用烘干样(过0.15 mm筛),然后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生产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plusXP进行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方式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总吸氮量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分别增加12%和10%。作物收获后,优化方式的15N吸收量及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利用率分别为20.81%、32.54%。夏玉米各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和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土壤氮显著高于肥料氮,传统方式籽粒中氮素的57.73%、优化方式籽粒中氮素的45.15%来自各器官的转移,近一半的氮素是在花后积累的,基施高氮对作物生长作用不大。开花期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传统方式显著高于优化方式,收获后有所降低,而土壤深层含量明显增加,有向下淋洗的趋势。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各土层的原子百分超均高于优化方式,而且在20—40 cm处出现了明显的15N累积峰,与开花期相比,40 cm以下土层的原子百分超明显增大,氮肥随水向下淋洗强烈。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土壤氮素残留率高达56.18%,表现为土壤残留损失作物吸收;优化方式则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结论】在优化方式中夏玉米施氮量为N 185 kg/hm2时,玉米达到高产水平且氮肥的利用率高。适当减少施氮量及增加后期追肥次数可实现夏玉米的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大薸对奶牛场废水的净化效果,该研究选用温室模拟培养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大薸对奶牛场废水中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去除效果及驱动因子。结果显示:对于奶牛场3种实际废水(原水、厌氧池和氧化塘废水),大薸整体呈现良好的净化效果,废水中大部分ARGs的绝对丰度呈现正去除效果,在原水、氧化塘废水和低浓度厌氧池废水中,大薸处理后ARGs绝对丰度(lg值)分别下降0.25(ermA 和fexA)~3.66(blaOXA-1)、0.08(blaTEM-1)~3.51(strB)和0.09(fexA)~4.07(strB),而对高浓度厌氧池废水,则仅有9/16的ARGs呈现正去除。经过大薸处理后,不同废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升高,废水中优势菌种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下降,而Bacteroidetes 和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上升,相较于无植物处理组中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RDA分析结果表明,优势菌属(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Bacillus和Gemmobacter)结合环境因子对ARGs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77.67%和78.57%,网络分析结果亦表明,ARGs变化与微生物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大薸对ARGs的去除是通过微生物变化和环境因子改变等多种作用共同驱动的。研究结果可为畜禽污水中ARGs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植物生态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影响新疆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及预测未来变化,采用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2000—2019年影响新疆粮食产量的9个关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劳动力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新疆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关联度均高于0.91。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和关联度分析出发,确定影响粮食产量的6个重要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新疆人口数量。利用matlab2015b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0年新疆粮食产量为1 542.7万t,预测值与当年的实际粮食产量相差不大,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粮食产量的预测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996.
麦棉套种是协调麦棉争地矛盾促进麦棉丰收的重要耕作制度。几年来,我们对麦棉套种3—1式的特点、规格和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元数据三部分.自主研发的土壤界线自动识别和半自动识别技术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图数字化的精度与效率;土壤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参考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对土壤图图面错误进行了拓扑学和土壤学修正,解决了原图中存在的土壤界线遗漏、界线不连续、图斑注记缺失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土壤图的质量;对县、区土壤普查分类、省普查汇总分类及国家标准分类的归属关系进行了整理,解决了原普查成果存在的“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问题.建立的浙江省土壤空间数据库共划分156 581个土壤图斑,搜集整理土壤剖面2 677个,实现了全省土壤图的无缝拼接、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浙江省“数字土壤”的基础.此外,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改进的方向,期望在完善浙江省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给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对山核桃属植物中的湖南山核桃、浙江山核桃和美国山核桃种子发芽过程中出现的多苗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山核桃和浙江山核桃种子均存在多苗现象,湖南山核桃种子的多苗现象高达100%,浙江山核桃种子多苗比率多于发芽种子总数的1/3。而同种的美国山核桃种子中未发现有多苗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999.
小麦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导致小麦千粒重、产量下降。通过对该虫的实地调查,并根据其发生特点、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白榆深根苗低成本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白榆深根苗的培育成本,分别探讨了塑料育苗袋替代PVC导根筒、杨树叶与玉米秸秆腐熟基质替代市售轻基质培育白榆深根苗的有效性,并对培育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塑料育苗袋替代PVC管导根筒、以杨树叶或玉米秸秆等腐熟基质替代市售轻基质材料,完全能够满足培育白榆深根苗的需要。替代后的白榆深根苗培育成本比替代前降低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