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5篇
林业   4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刺槐心材腐朽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大连和北京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槐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Murrill)Ryvarden)。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并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30年生以上的活立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区杨树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我们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发现用截头法种植杨树,对减轻发病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在研究这种栽培技术的防病原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树体内各部位水分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 albocinnamomea,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astoyae,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 fumosa,硬栓孔菌Funalia tragii,小孔异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为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5。[结论]卷边网褶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蛋白胨2 g,KH_2PO_4 3.0 g,MgSO_4 4.5 g,水1 L。按此配方培养,可获得平均干质量为80 mg的菌丝体,明显高于其他配方。  相似文献   
16.
在5个城市调查了438个月季品种对黑斑病Diplocarpon rosae的抗病性,抗病品种占9.82%。有些品种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显著。用来自5个地方的病菌在室内接种3个在北京有不同抗病性的月季品种,病原菌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性差异。以上海和常州为代表的南方病菌致病力高于以北京和郑州为代表的北方病菌。  相似文献   
17.
粗孢林氏孔菌Lindtneria trachyspora(Bourdot&Galzin)P ilát和乳白粗糙革孔菌Trechispora nivea(Pers.)K.H.Larss.首次报道于我国的青海省和陕西省,为中国新记录种。这两种木材腐朽菌均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本文根据中国采集的标本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杨树溃疡病致幼树生长量损失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用的回归模型。经数学检验。回归曲线形状合理,各项指标均较好,此外,使用此模型从数学上精确地描述生长量变化的生物学规律,这对生产部门预测病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掌握防治指标及估算防治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真菌》简介FungiofChina,byS.C.Teng,editedbyRichardP.Korf.Mycotaxon,ltd.,Ithaca,NewYork.1996,586pp.ISBN0-930845-05-6.Price79.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我国长白山林区桦树上一种新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斜生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成熟桦树上,主要特征是在树干上形成黑色肿瘤,造成心材白色腐朽;受害树极易风折,后期全株死亡。对病原菌的宏观、显微结构及病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欧洲的标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