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杉木无性系选育既要注重生长量指标选择,也要注重树皮率、形率、冠型等形质指标选择,因形质指标能稳定遗传给后代。如开天3无性系造林后11年采伐,每公顷增产木材1218%,其中生长量选择增产742%,形质指标选育增产476%。  相似文献   
12.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决定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状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研 究数字农业的发展水平,从数字农业的信息基础、发展环境、人才资源、技术支持、产业效益、绿色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 指标体系,对2019 年31 个省的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从24 个指标中提取了 四个公因子,将31 个省分成五类。结果表明:广东、江苏、山东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西部 地区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3.
杉木种子园早期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近10年的试验研究表明:1.选择早实高产无性系,增加它在种子园的无性系比例。2.提高正冠率,加强早期密度。3.建立花粉收集区,做好人工辅助授粉。以上三点是关键,由此在丰产区12年生杉木种子园亩产种子11.10kg,7年生为亩产7.38kg。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 of Machilus thunbergii, the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seedling biomass, root morphology, sodium and potassium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slightly under low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 while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root length and root surface area showed a downtrend. The above-ground growth was limited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 salt stress, while the under-ground growth was not subject to significant restrictions. The absorption of Na+ in root increased under salt stress, but that of K+ decreased. The ability of Na+ transporting from root to leaf and stem was weakened. The accumulation of Na+ in stem and leaves was less. With the decreased absorption of K+, the ratio of Na+/K+ also continuous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salt stress, the ability of K+ absorption in roots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K+ transporting from root to leaf and stem was enhanced, which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K+ in the leaves and stem. The accumulation of Na+ in the under-groun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above-ground, while the K+ content in above-grou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played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norm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M. thunbergii.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13、16、18、28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力在中等以上;以速生优质为目标作综合指数选择,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福建崇安、建瓯、浦城、贵州锦屏、广西融水、福建武平、南平7个优良种源,其中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为稳定性好种源,在13年生时其材积遗传增益为417%~823%,在28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77%~156%、99%~309%、308%~911%;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生长性状的改良有降低木材比重的趋势;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等优良种源早期就表现出速生性,而福建崇安、浦城、建瓯等武夷山闽西北山地种源,前期速生性并不十分显著,随林龄增大,其生长速率加快,直径生长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杉木种源研究应延续到半个轮伐期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白山某规模化猪场,存栏基础母猪120头,2007年9月份上床的32头分娩母猪突发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发红,毛孔流黄褐色分泌物,少乳、乳稀、无乳,哺乳仔猪由于哺乳不足导致衰竭死亡。本次疫情共造成5头母猪淘汰,新生仔猪弱仔率达25%(88/347),哺乳仔猪断奶死亡率20%(53/259),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10月16日,云南省师宗县竹基乡界桥村张某家一头水牛行动不利,站立时后驱会有向下倾倒的姿势。1主诉近一月来秋收特别忙碌,加之阴雨连绵,  相似文献   
19.
1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类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但整枝率和树皮率差异不显著。以速生丰产为目标,筛选出福建蒲城,建瓯,崇安,广西融水和贵州锦屏5个优良种源,材积现实增益28.9%-60.1%。  相似文献   
20.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