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丰富,百合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是百合利用的基础工作。文章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进行了野生百合资源调查,重点关注野生百合自然分布、生境及生长状况。调查发现,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广域分布种为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适生环境可概括为中高海拔(1200~2000m),中偏碱性沙壤土,伴生植物多为禾本科茅草及灌木。调查确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分布较广,自然长势优良,但过度放牧、开荒及旅游开发等行为会导致野生百合种类减少。因此,基于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开展百合植物资源分布格局与生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3种水分条件下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对芦苇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从芦苇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研究DSE对芦苇幼苗的接种效应。[结果]在水分正常条件下,接种DSE的芦苇幼苗生物量增加21.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9.1%,脯氨酸大幅增加70.2%,SOD活性提高27.7%,CAT活性提高18.4%(P<0.05);水淹胁迫下,接种DSE后芦苇与对照相比在生物量、地径、叶绿素含量方面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42.8%、14.3%和34.4%,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则分别降低20.7%和11.0%;干旱胁迫下,接种DSE后芦苇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减少13.3%和23.2%,可溶性糖、SOD和CAT分别降低17.7%、73.7%和10.8%,MDA含量反而提高40.3%(P<0.05)。[结论]在正常水分下,接种DSE对宿主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水淹胁迫下,接种DSE对芦苇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可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降低水淹环境对植物的伤害;干旱胁迫下,芦苇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所降低,抗旱性与抗逆性也都有所下降,此条件下DSE对芦苇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接种DSE和不同水分条件均对芦苇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水分条件对芦苇的苗高、地径、鲜重和MDA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接种DSE对芦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SOD和CAT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0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开建以及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愈发增多。城际铁路项目跨度大,沿线地貌类型复杂,穿越城镇,工期长,跨越雨季,其建设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隐患,若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其水土流失危害将非常严重。本文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为例,研究城际铁路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以供广大水土保持相关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土壤侵蚀量监测子项目为例,分析了小流域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减蚀效果.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8个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坡长坡度因子——LS前和LS后、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前和C后、土壤保持因子——P前和P后,以及水土保持类型——SWCM和调查图斑面积——AREA)与土壤减蚀量间相关关系,以及8因子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量减少20%~90%,依次为石(土)坎坡改梯>种草>保土耕作>封禁治理>水保林>经果林.皮尔逊相关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总体一致.土壤保持因子P后对土壤侵蚀量影响作用最大,皮尔逊相关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918(P<0.01)和0.650 6.两种方法其余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分别为:“P前>LS后>C后>C甘>SWCM> LS前> AREA”和“C后> C前> LS后> P前> SWCM> LS曾>AREA”.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壤区坡面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坡面次降雨土壤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对于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资源管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野外径流场2014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次降雨入渗量与地表植被盖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 <0.05,R=0.95).入渗量随降雨强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入渗量达最大值的临界降雨强度;人工林及灌草地临界降雨强度为19.9 ~ 27.8 mm/h,均高于自然撂荒地.次降雨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与地表植被盖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超过0.9.土壤侵蚀率随径流系数呈幂函数增加趋势,径流中泥沙浓度随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呈对数函数增加趋势,土壤流失量随降雨侵蚀力及次降雨径流深均呈线性递增趋势.次降雨径流深20 mm为土壤流失量变化拐点,径流深超过20 mm后,土壤流失量随径流深递增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干旱河谷区的植被恢复,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鱼鳞坑整地和水平阶整地两种整地类型,并对每种整地类型进行了不同的覆盖处理及施肥类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植被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阶整地总体上较鱼鳞坑整地更有利于植物物种数的增加;不同恢复措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对照相比,不同恢复措施总体上降低了灌木物种多样性,提高了草本物种多样性,这可能与恢复时间较短及生活型不同有关;由于恢复时间较短,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性状态。总体而言,水平阶整地优于鱼鳞坑整地,石块优于地膜和遮阳网,配方肥优于有机肥,水平阶+石块+配方肥植被恢复措施更有利于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升,是该区域较优的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红壤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南方红壤区小流域降雨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定量关系,为治理区域水土流失、优化水土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方红壤区广东省五华县乌陂河和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河小流域3a自然降雨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及通径分析等因子分析法研究次降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构建次降雨径流泥沙计算模型。[结果](1)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次降雨量、历时、最大30min雨强以及次降雨量与历时交互作用是次降雨径流的关键影响因子;次降雨量、雨强、最大30min雨强、降雨侵蚀力以及次降雨量与雨强交互作用是次降雨产沙模数关键影响因子。(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较为准确和定量地反映2个小流域次降雨各因子与径流泥沙动态变化关系。(3)利用Excel函数随机选取乌陂河流域25组数据和朱溪河流域23组数据验证模型,结果显示计算径流泥沙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非常显著(p0.05),其中乌陂河产沙模数模型的相关性最为紧密,相关系数为0.950。[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乌陂河和朱溪河流域主要降雨因子对径流泥沙定量影响的最佳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