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发展菌藻协同水产养殖技术提供借鉴资料,概述了水产养殖生物及水环境中藻、菌的基本信息,说明了水产养殖中主要的藻和菌及使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试验来了解藻类及菌类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菌藻协同系统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作用,最后对优化新型高效菌藻协同调控养殖环境技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2.
低分子有机酸对辣椒生长发育及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低分子有机酸和一种有机酸盐对辣椒生长发育和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乙酰丙酸和有机酸钾处理不仅可显著提高辣椒根系干质量,增加辣椒vC含量,而且提高了辣椒的产量.甲酸、柠檬酸、乙酰丙酸和有机酸钾处理使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提高83%、93.8%、96.75%和99.5%.柠檬酸、乙酰丙酸和有机酸钾处理提高了辣椒叶片的SOD和POD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延缓了叶片衰老.但是低分子有机酸处理对CAT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一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叶脉特征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研究不同氮、水有效性下小麦叶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对于揭示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价值。   【方法】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盆栽试验,设置2个品种:水地品种郑麦101和旱地品种长旱58;2个氮肥处理水平:不施氮和底施N 0.15 g/kg干土;3个水分处理水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分别降至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30%~35%,并维持3周。主要测定了小麦旗叶叶脉特征[主脉密度 (VLAmajor)、细脉密度 (VLAminor)、叶脉密度 (VLA) 和细脉所占比例 (Prominor)]和叶水力生理功能参数[叶水力导度 (Kleaf)、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 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IWUE)]。   【结果】   长旱58旗叶的VLAmajor、VLAminor、VLA和Prominor高于郑麦101。随着氮肥或水分供应增加,两个品种的VLAmajor均出现降低趋势,郑麦101的VLAminor和VLA变化不大,而长旱58的VLAminor和VLA均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VLAminor和VLA对氮肥和水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4个叶脉特征与5个叶生理功能的相关关系中,郑麦101 有5组达到显著 (P < 0.05) 或接近显著 (0.05 < P < 0.1),即VLAmajor与Kleaf、gs呈负相关,Prominor与Kleaf、gs及E呈正相关;长旱58有14组达到显著或接近显著,即VLAmajor、VLAminor和VLA均与Kleaf、Pn和gs呈负相关,VLAmajor与IWUE呈负相关,VLAminor和VLA与E呈负相关,Prominor与Pn、E呈负相关。   【结论】   旱地品种长旱58叶脉特征对水氮供应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且叶脉特征和叶生理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水地品种郑麦101叶水力生理功能随细脉所占比例增加而增加,而旱地品种长旱58叶水力生理功能受叶脉密度和细脉所占比例的直接制约,这表明不同级别叶脉长度所占比例的优化是水地品种叶水力功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木质部导管直径和木质部以外水力导度对旱地品种叶水力生理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5.
为了全面提高太湖大闸蟹的规格、改善太湖大闸蟹的品质,促进湖泊网围养蟹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于2003年在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平均亩产46.35kg,平均规格194.5g/只,回捕率79.3%,亩均效益3,889.27元,投入产出比为1:2.16的好收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方面都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提高民生质量,改善发展环境来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中国的设计似乎也正在开辟着一个个关注生活需求,关注民生品质的市场。"轻装修重装饰"受到新年轻一代年轻人的追捧,促使软装设计的进步与发展。软装设计体现了细节美,提高了整个空间的品质。由此也引发了近几年软装市场的迅速发展。本文对软装设计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其设计原则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提高城市绿化品质、优化人居环境越来越重要。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草花起着点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道路绿地、居住小区、街头小游园、单位庭院。本文分析了草花的表现形式、造景原则以及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配置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 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叶片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的变异性及权衡策略是揭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机制和水碳模拟的基础。分析不同氮(N)肥和水分供给下玉米叶片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的变异性及相关性,及这些叶片性状与整株植物行为间的关系,以揭示同一物种内不同氮、水有效性下叶片经济性状和叶水力性状间的关系,并探讨叶片性状预测整株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盆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包括不施氮肥 (N0)、播种前施N 0.2 g/kg干土 (N1)、播种前和五叶期各施N 0.2 g/kg干土 (N2);水分供应水平包括充分灌水 (W2)、中度水分胁迫 (W1) 和重度水分胁迫 (W0),土壤含水量分别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50%~55%和30%~35%约3周,共9个处理。主要测定项目包括叶经济性状 [比叶质量(LMA)、叶厚度(LT)、组织密度(TD)、质量基础上的氮含量(Nmass)和面积基础上的氮含量Narea] 及水力性状 [叶脉密度(VD)、气孔密度(SD)、气孔长度(SL)和最大气孔导度(gwmax)]。  【结果】  施氮显著增加了LMA、Nmass、Narea、VD、SD、SL和gwmax (P < 0.05),灌水显著提高了LMA、TD和Narea (P < 0.05);在3种氮水平下,W2处理的LMA和TD均较W0处理增加;在N0和N1下,W2处理的SD和gwmax亦较W0处理增加,但在N2下,W2处理的SD和gwmax则低于W0处理,氮、水间的交互作用对LMA、TD、SD和gwmax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不同氮、水条件下叶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间是紧密耦联的,表现在Nmass和SD、gwmax之间、Narea与gwma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 0.05)。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叶性状为Narea、Nmass和VD,影响耗水量的主要为Narea、Nmass、gwmax和LT;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为Nmass、LMA、LT和VD。  【结论】  玉米叶片氮含量与气孔密度、最大气孔导度间存在高度协调性,这种协调性增加了玉米对不同资源有效性的适应性;利用叶片性状可预测不同氮、水供给下玉米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特征。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对黄绿卷毛菇中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抑菌圈法评估其对3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黄绿卷毛菇中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的最佳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33(质量体积比)、超声时间为33 min、超声功率为166 W的条件下,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提取量达到10.107μmol/g。此外,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具有较高的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与羟自由基的能力,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黄绿卷毛菇相关产品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