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51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45篇
综合类   259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41.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盐碱地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长,添加该菌菌剂处理的株高增加2.67%~17.20%,叶面积指数增加9.10%~34.80%;(2)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分,处理G1,G3,G5,G7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8.53%,39.23%,15.91%,25.66%;(3)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能提高产量,与CK相比,处理G1,G3,G5,G7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49%,15.35%,8.41%,4.57%;(4)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施加该菌菌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94~31.06 kg/(hm2·mm),与对照相比增幅为9.00%~25.67%;(5)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土壤剖面固氮保水具有促进作用.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了21.70%~30.40%,较处理CK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量明显降低.加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水分散失较少.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为3 g/kg时对于盐胁迫环境下冬小麦的种植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42.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青蛤工厂化育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后续的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还进行得较少,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至1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生产的难点。可直接用于滩涂养殖的大规格苗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青蛤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报道了在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方面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了培育过程中的放养密度、底质、饵料等与青蛤生长的关系,取得了理想的培育结果,经68天培育,苗种平均规格由  相似文献   
43.
<正>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豫北主要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作物,寄主包括16科100余种作物。粘虫以幼虫食叶危害,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导致毁种重种或绝收。因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农业上一种间歇性猖獗危害的迁飞性害虫。一、粘虫的形态特征粘虫的发育属完全变态,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长约0.5mm,馒头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  相似文献   
44.
我县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地处浅丘。全县有冬囤水田23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97709亩,是发展稻田养鱼的一大优势。全县现有鱼种池水面共324亩,可培育6.7厘米规格鲤鲫鱼种400多万尾。但随着稻田养鱼的迅速发展,供求矛盾越来越大。若将可养鱼稻田全部养鱼,  相似文献   
45.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品种和面积越来越多,尤其是河蟹养殖业更是快速发展,其养殖的面积、产量、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近2年来,由于早繁蟹苗规模的扩大,仅注重养殖面积、产量的提高,忽视了河蟹的上市规格,致使河蟹养殖效益下滑,有少数养蟹户甚至出现亏本。为了保证池塘养蟹能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池塘养蟹高效的新路子,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  相似文献   
46.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Shaw)早期发育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形态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初孵仔鱼全长为(1·957依0·055) mm,在培育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第2天开口,第3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可开始摄食;初孵仔鱼~13 d为仔鱼期,14~36 d为稚鱼期,之后转为幼鱼期。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四指马鲅仔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稚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与日龄均呈多项式函数关系( P<0·01);仔鱼培育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日龄仔鱼全长和肛前长的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分别是2·437倍和2·004倍。因此,在仔鱼培育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池,足量投喂适口饵料,以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分析在封闭式对虾养殖系统中几个关键生态环境指标对养殖对虾的影响,充分显示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达到高效养殖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在2001年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中,我们把控制、改善养殖水环境作为重要环节,通过跟踪检测、分析虾池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使对虾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品种与设施 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其中:对虾养殖面积5  相似文献   
48.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2000年进行的南养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对虾平均亩产达到1040公斤/亩,最高达到1482公斤/亩,平均成活率为82.3%,铒料系数1.57,亩利润3.72万元。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壤砂土水分运动及水力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实现保水控盐对于滨海壤砂盐碱土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而明晰CMC对滨海壤砂土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是科学使用CMC的重要基础。为研究施加CMC滨海壤砂土水分运动规律,本文通过开展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探索不同CMC施量(0、0.1、0.2、0.4、0.6 g?kg-1) 对壤砂土入渗特性、水分分布和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MC土壤的最终累积入渗量增加了4.90%~15.17%、达到预设湿润锋深度的入渗时间增加了61.90%~604.73%;Philip入渗模型参数吸渗率S和Green-Ampt模型参数KsSf均随CMC施量的增加而减少,吸渗率S和平均土壤水扩散率与CMC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分别可用二次多项式和指数函数来表示;CMC增强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剖面含水量提高了0.72%~3.74%;CMC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影响了土壤水力参数,滞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及进气吸力倒数α均与CMC施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饱和导水率Ks和形状系数n呈反比关系。通过对变异系数CV的分析发现,CMC对饱和导水率Ks和进气吸力倒数α影响表现为中等差异,对滞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和形状系数n表现为弱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CMC对滨海壤砂土减渗保水的内在机理,为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防治输电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以黄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选取区域内两条典型线路,就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红壤丘陵区侵蚀营力除水力之外还有风力。(2)黄土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强、土层深厚,而红壤丘陵区质地粘重、遇水易板结、入渗能力差。(3)黄土丘陵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植,而红壤区植被遭受破坏后恢复能力强,即使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在短期内也可自然恢复。(4)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10倍。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红壤丘陵区的2.5~31.25倍。(5)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在换流站站区、电机电缆区和榆林市线路工程塔基区的侵蚀模数取最大值,换流站站区和线路工程塔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 而红壤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侵蚀模数在宜昌市线路工程塔基区取最大值,塔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亦为最大。塔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因此,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差异,分区域设计工程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