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篇 |
农学 | 38篇 |
基础科学 | 54篇 |
72篇 | |
综合类 | 225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86篇 |
园艺 | 29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该地区土壤农膜残留量和残膜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的农膜土壤残留量平均分别为5.629、7.369和2.822 kg·hm-2,黑龙江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残留量平均分别为4.169、3.682和2.430 kg·hm-2,各采样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普遍较高,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农膜的对照土壤.两地区之间除作物田的土壤农膜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异外,河北地区其他两类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水平明显高于黑龙江地区,这种差异与各地区在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两地区土壤中残留农膜尺寸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10~15 cm之间.该文针对我国目前农膜使用情况及其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为了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对水体铀污染的富集能力,于水培条件下,开展不同浓度铀胁迫对毛竹幼苗的生理影响以及铀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铀浓度的增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高铀浓度400 mg·L-1下的Pn、Tr、Gs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了39.71%、18.81%和36.25%,而Ci上升并不明显;毛竹根、茎、叶铀含量逐渐增加,铀转移系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富集系数整体呈下降态势。此外,毛竹根富集系数高于茎、叶的富集系数,而茎杆的转移系数小于叶部转移系数,但毛竹根、茎、叶对铀的富集和迁移能力不同,较高的根系富集能力可减轻铀对茎叶的毒害作用。在400 mg·L-1铀处理条件下,毛竹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减少,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6.
37.
38.
根据番茄生物学特性、发育阶段有效积温恒定的原理和多年的栽培经验,对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包括播种期、幼苗期、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初期、果实采收盛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将不同播期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的平均值确定为建模过程中的参数Ai自幼苗期至果实采收末期分别为710.5、110.5、152.3、302.9、245.6、2156.7、200.5度日.确定了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参数后,建立了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的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系统的预测番茄发育阶段.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机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9.
徐刚 《农业新技术新方法》1997,(1):13-15
本文介绍一种大棚土壤消毒方法。该土壤消毒法是在栽培休闲期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消毒。具体作法是,先在土表覆盖聚乙烯薄膜并向垄沟内灌满水,然后覆盖塑料大棚薄膜。一般在40-45℃的温度下处理14-20天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相似文献
40.
莲子薄层热风干燥特性与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解莲子干燥过程中水分传递过程,监控、预测水分变化,该文通过开展莲子薄层热风干燥试验,考察了莲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80、90℃)下干燥特性,建立了莲子热风干燥试验模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和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考察了干燥过程中莲子内部水分分布状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莲子干燥一直处于降速干燥段;干燥温度显著影响干燥过程(P0.05),干燥温度升高,干燥时间缩短;通过比较4种数学模型,发现莲子干燥过程采用Midilli模型(决定系数R20.998)进行准确模拟(相对误差E10%);有效扩散系数在6.056 7×10-10~1.660 3×10-9 m2/s之间,并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活化能为24.268 5 k J/mol。核磁共振试验表明,半结合水是莲子的特征水分,占新鲜莲子总水分的85.59%,其脱除过程呈现指数特征(R20.91);干燥过程中,不同状态的水分流动性变差。莲子内部存在水分梯度,表层最先失去水分,莲芯水分最后脱除;干燥终止时,剩余水分主要存在于莲芯部位。MRI为确定莲子干燥终点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莲子热风干燥过程、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