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8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半夏不同克隆株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建红  彭正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97-6798
[目的]测定15个半夏克隆株系间生物碱含量,为提高半夏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富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 nm波长下测定,并作方差分析。[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和高回收率(100.1%),RSD为2.3%。15个克隆株系间生物碱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克隆株系之间所测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短期内通过高含量的变异株进行无性系繁殖来提高半夏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可实现从个体选择中较快达到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四川近年来普通小麦的遗传差异情况,本研究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四川省2005~2006年参加区试的66个小麦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18对扩增谱带稳定的SSR引物,共检测到10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2~13个,平均5.89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22~0.91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0.498.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390~0.834,平均值为0.608,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变幅较大,表明这次小麦区试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根据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66份材料被聚成五类.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采自四川、重庆、陕西、江苏各地的不同半夏居群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出苗情况的研究,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对39个半夏居群的出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野生半夏的驯化和栽培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各半夏居群间的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差异显著。采自四川简阳(PT16)、四川射洪县皮曼(PT21)、四川遂宁(PT23)、四川蓬安(PT24)、四川遂宁(PT43)、江苏徐州(PT47)、四川安岳(PT49)、四川广安(PT52)八个居群的出苗率较高、出苗期较短、出苗也较整齐。这些居群的半夏适合用于栽培,可大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84.
"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了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8”。本文利用205对微卫星(SSR)引物检测“川麦38”遗传背景。其中21个位点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亲本,占所用引物数的10.24%,远小于理论值25%。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A、B和D染色体组分布频率不均衡,分布频率B组>A组>D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川麦38”各染色体间差异也很大,其中在1B和1A、5A染色体导入频率较高,而在2A等13条染色体上则无导入位点分布;人工选择压力可能是导致遗传位点出现偏分离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黄连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种类资源、产地分布、化学成分、生物学特性、组织细胞培养、分子水平的研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综述了黄连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由于黄莲属植物应用范围广,需求量大,特别是过度采挖已造成黄连属植物严重破坏,导致有些种已濒临绝灭。为此,提出对黄连属植物应亟待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应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6.
中国西南地区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给中国西南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杂种优势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2005~2006年西南地区参加国家小麦区试及预试的3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4对扩增谱带稳定的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5.25个.33个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73~0.794,平均为0.597.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表明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用UPGMA法可将33个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7.
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的矮秆基因,同时测量6个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分析Rht22基因对胚芽鞘长度的效应。结果表明,矮秆番麦及供试的其他5个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小麦。川麦42含有Rht8基因;川麦43含有RhtB1b+Rht8基因;川麦55含有RhtB1b基因。Rht22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小于川麦42、川麦43中含有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为Rht22<Rht8<RhtB1b+Rht8。  相似文献   
88.
以灰毛蓝钟花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光照、赤霉素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灰毛蓝钟花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以期提高灰毛蓝钟花种子的萌发率,增加高山植物在低海拔地区存活的机率。结果表明:灰毛蓝钟花种子在赤霉素浓度600mg·L~(-1)、光照12h、浸种12h或18h时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最大,种子萌发持续时间最长,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和萌发高峰期最短。灰毛蓝钟花种子不喜长时间光照,光照时间越长不利于种子发芽,黑暗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浸种时间越长对种子损害越大,不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89.
胚芽鞘长度决定了籽粒的最大播种深度,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重要因素.本研究测定了矮杆番麦,硬粒小麦Langdon,以及以矮杆番麦为母本,Langdon为父本通过一粒传法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的胚芽鞘长度和胚芽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并对矮杆番麦胚芽鞘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矮杆植株具有短的胚芽鞘,高杆植株具有长胚芽鞘,且胚芽鞘的长度是由于表皮细胞的长度所决定.因此推断矮杆番麦的短胚芽鞘是矮化基因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90.
为了丰富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前期利用小麦转录组数据鉴定出的8 389个EST-SSR序列中,随机选取585对引物得分大于95的标记进行分析,以川麦42和川农16杂交后自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新开发出的EST-SSR标记,并结合SSR标记和SRAP标记,构建了一张遗传图谱。结果表明,585对EST-SSR引物中有555对能在亲本川麦42和川农16中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引物有效性为94.87%。其中有44对EST-SSR引物在川麦42和川农16中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93%。所构建的遗传图谱中含有本次新开发的EST-SSR标记的连锁群共12个,由163个标记组成,包括17个EST-SSR标记,73个SSR标记和73个SRAP标记,覆盖小麦基因组长度1 551.5 cM,相邻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11 cM。本研究丰富了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