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如何针对高速公路特定的空间环境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自形成之日就与交通联系在一起。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现代化的进程的提高,高速公路在我国迅速发展,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高速公路建设改变甚至破坏了所经区域原有的景观特  相似文献   
32.
官方兽医由法律授权并经政府任命的作为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官方兽医是做好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力量,本文指出了兽医机构体制改革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冲击较大,也造成官方兽医队伍不稳定,工作经费不足,由此建议积极推动官方兽医管理办法等政令出台,加强基层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以期为基层官方兽医队伍管理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参试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溃疡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以3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防效最好,达86.18%;30%噻唑锌悬浮剂与GF-1330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好于对照农药77%硫酸铜钙WP,防效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4.
浑河上游水源地不同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定量评价浑河上游水源地保护区内不同林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对浑河上游5种林型(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阔叶红松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松混交林)林下枯落物的现存量、持水能力、有效拦蓄量和土层的物理性质、土壤入渗性能等开展研究,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林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枯落物现存量为16.10~37.70t/hm2,有效拦蓄量为36.31~83.39t/hm2;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高于阔叶混交林、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的半分解枯落物现存量及持水量(持水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工针叶林、阔叶混交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关系符合对数函数方程W=Aln t+B;土壤入渗速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层土壤入渗速率和时间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F=at-b;针阔混交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蓄水量均高于阔叶混交林、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总蓄水量(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与土壤非毛管蓄水量)最高(1 025.28~1 341.59t/hm2),其次是阔叶混交林(823.36t/hm2),人工针叶林最低(422.41~609.06t/hm2)。综上所述,浑河上游水源地保护区内针阔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能力,建议在水源涵养林培育过程中将针阔混交林作为培育目标林分,并采取适当的结构调控措施,将现有人工针叶水源涵养林调整为针阔混交林,以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35.
与保护性耕作不同,保护性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全新的思想革命.本文总结分析了保护性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结合国内外土壤质量研究的发展,阐述了保护性农业与土壤质量研究新进展,并提出我国保护性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  相似文献   
37.
精准确定整治对象是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的前提,也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宅基地确权调查等多源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人均标准测算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系数修正法得到村级整治潜力,以地块尺度的确权宅基地图斑为基本整治单元,结合上位引导、现状驱动、意愿阻碍综合评价得到各确权地块的整治概率作为整治优先度的抉择标准,以豫东平原毛堌堆镇为研究区,分村、逐地块进行确权宅基地整治模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毛堌堆镇确权宅基地的理论整治潜力共计208.32 hm2,现实整治潜力为117.17 hm2,占现状确权宅基地面积的24.24%;2)整治概率小于0.5、0.5~0.6之间、0.6以上的确权宅基地分别占现状面积的54.60%、17.85%、27.55%;3)基于各村潜力约束,确权宅基地整治模拟共计选择4512个确权宅基地作为被整治单元,整治面积达117.79 hm2,其中,整治概率高于0.65的共计85.13 hm2。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以确权宅基地图斑为基本单元进行宅基地整治模拟,可以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具体精确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豫东平原区睢县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模型,探究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及建设内容。结果表明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32 8,农田建设水平一般,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区的建设条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研究区内机井通电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机耕路通达度、农田灌溉设施完整度、农田高效节水面积占比、农田智能化管理、田间主干道绿化率等8项指标的障碍度值大于其平均值,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亟待解决。研究表明,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可准确识别研究区农田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而为项目区优先建设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提高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为科学安排宅基地整治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用地空间优化,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整治阻力评价,并根据权属调查数据进行潜力测算,结合各行政村的整治阻力与整治潜力分异,形成整治时序优先级。结果表明:受基础设施和房屋破旧率等因素影响,行政村单元间整治阻力分异明显,强、中、弱阻力级分别含有38、101、158个行政村。研究区理论整治潜力(面积)23.22 km2,“浅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4.33~5.55 km2,“深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19.36km2。结合整治阻力和整治潜力,得到最优先、次优先、末优先三级整治时序,其分别含有98、161、38个行政村,形成以“时序优先级、对象、违占面积、违占时间”四维差异计价违占使用费倒逼宅基地退出的整治模式,按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本研究综合考虑阻力和潜力分异而形成的整治时序安排对于宅基地整治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