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篇
  66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鄱阳湖湿地所覆盖的11个县市共30个采样点,测定了土壤剖面中重金属铜、锌、镉、铬、铅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鄱阳湖湿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PbCrCuCd,且浓度均高于鄱阳湖土壤环境背景值,Cd、Cu和Pb元素含量超标最大,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在垂直方向上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表现为从表层到深层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湖内中心区的含量较低,在岸边或近岸边的含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DOC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2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和DOC质量分数均呈相对缓慢下降;3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DOC质量分数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30℃ > 20℃ > 10℃,土壤DOC质量分数则表现为10℃ > 20℃ > 30℃。培养56 d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MBC和DOC质量分数的下降幅度高于杉木林、柳杉林。柳杉林和常绿阔叶林SOC和D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 < 0.0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的土壤DOC质量分数较低,而MBC质量分数则较高。  相似文献   
63.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以土壤水稳性指数、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层的抗蚀性。结果表明:对比无林地,各生态公益林土壤均有较好的抗蚀性能,其中青冈林在表征抗蚀性的各指标上表现最好;土壤水稳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土粒静水崩解率(S)随浸水时间(t)的变化过程呈三次多项式S=at+bt2+ct3+d函数关系;选取土壤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蚀性等级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抗蚀性进行定性评价,结果显示青冈林土壤抗蚀性等级为较强,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土壤抗蚀性等级为中等,无林地抗蚀性等级为较弱。  相似文献   
64.
不同清淤方式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5.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退耕地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水解性N均高于草地,但低于退耕地;乔木地除10-20cm有机质和0-10 cm速效K显著高于灌木地外,其它与灌木地元...  相似文献   
66.
魏媛  张金池  俞元春  喻理飞 《土壤》2010,42(2):230-235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分析表明:植被恢复往往导致较高的平均颜色变化率、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乔木群落阶段的平均诱导底物利用率最高,明显地与其他3个恢复阶段不同。总之,植被恢复使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碳源平均利用率增强。因此,创造了更好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对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混交林中2种常见木本植物尖萼紫茎(Stewartia acutisepala)和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法就上述植物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尖萼紫茎的Pn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利用率(WUE)、太阳辐射(PYR),而小叶白辛树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胞间CO2摩尔分数(Ci),PYR,且在Pn日变化过程中,尖萼紫茎的值始终大于小叶白辛树,可以判断尖萼紫茎的光合作用比小叶白辛树要强;(2)影响尖萼紫茎Tr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Gs)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小叶白辛树的主要因子则是Gs、空气相对湿度(RH),而据Tr日变化可发现尖萼紫茎的蒸腾作用强于小叶白辛树;(3)对2种植物WUE的分析可知,尖萼紫茎的碳水平衡性优于小叶白辛树。且总体而言,在该生境中,制约尖萼紫茎光合蒸腾作用的因子比小叶白辛树少。因此,尖萼紫茎对该生境适应性优于小叶白辛树,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8.
香樟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耐盐性,为南方沿海盐碱地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本文以实生香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0(CK)、2‰、4‰、6‰、8‰5种盐处理,对不同NaC1盐处理下香樟生长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稳定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樟苗高、基径相对生长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且超过4‰的盐处理对其生长量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2)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香樟叶片水分饱和亏损、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膜稳定性指数、光合能力逐渐降低.3)2‰盐处理下香樟叶片相对含水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Fv/Fm、NPQ、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K,而膜稳定性指数、Yield、ETR虽然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4)盐处理达4‰后,香樟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效率、水分利用效率、膜稳定性指数显著减小(P<0.05),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水分状况显著变差,与此同时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综上所述,香樟的耐盐性处理在2‰ ~ 4‰,超过4‰的盐处理能显著抑制香樟的生长,2‰盐胁迫下,香樟可通过提高相对含水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NPQ的耗散,关闭部分气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大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应对盐胁迫.盐处理达4‰后,香樟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酶系统损伤越来越严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所起的调节作用逐渐变小;脯氨酸含量大量增加,所起的渗透调节作用逐渐变大,但远不足以应对盐胁迫,因此叶片严重失水;膜脂过氧化,膜稳定性遭破坏,光合机构损伤严重,危及其生命.  相似文献   
69.
70.
分别利用6S模型和FLAASH模型对TM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建立了两种校正模型下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多种植被指数(VI)间的线性与非线性统计回归关系,并从植被指数角度和大气校正模型角度对LAI-VI回归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验证数据组LAI预测值(Y)与LAI实测值(X)的RMSE均方根误差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对各模型下的LAI反演结果进行了精度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除RVI外,两种大气校正模型下的LAI与SAVI、MSAVI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6S模型下的LAI-MSAVI一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LAI-VI回归方程的相关性有显著影响,6S模型的LAI反演精度优于FLAASH模型;借助遥感技术定量提取植被生理参数时,应慎重选择适宜的大气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