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安阳黑绿豆1号系安阳市农科所从豫绿3号中选择变异单株,应用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在第2届全国特种养殖、种植品种展示交流会上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2.
近日,库尔勒市林业局将首批10台电脑、12车辆摩托车、10个柜子、7台打印机陆续发配各乡镇林业站。库尔勒市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库尔勒市一批乡镇林业站解决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推动乡镇林业站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细菌表达dsRNA介导的RNAi在美国白蛾中的可行性,为RNAi技术在美国白蛾等林业害虫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几丁质酶HcChi基因作为靶标,设计有效的干扰片段,构建到L4440干扰载体上,并转入HT115大肠杆菌菌株。IPTG诱导HT115表达HcChi的干扰片段,用菌液持续饲喂美国白蛾幼虫,观察幼虫生长情况,定量PCR检测HcChi的转录水平。 结果 构建了带有HcChi-L4440表达载体的HT115菌株,经IPTG诱导能够合成HcChi-dsRNA,浓缩菌液持续饲喂幼虫显著抑制HcChi的表达,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了76.7%~90.3%,幼虫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长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小40.7%。 结论 成功构建HcChi RNA干扰载体,通过饲喂法在美国白蛾中获得RNAi效应。该体系首次在美国白蛾中建立,为该物种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美国白蛾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时空表达模式检测,并研究其在美国白蛾幼虫系统性RNA干扰中的功能。【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美国白蛾幼虫中进行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RNAi和qPCR技术验证外源dsRNA对该基因的干扰效率,以及干扰该基因表达后对其他靶标基因干扰效率的影响。【结果】从美国白蛾幼虫中克隆得到一个美国白蛾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并命名为HcSID-1(Gen Bank登陆号:MG696730)。该基因全长2 761 bp,开放阅读框(ORF) 2 613 bp,编码87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97. 08 kD,理论等电点(pI) 6. 81,有1个19 aa的信号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c SID-1蛋白有1个长N末端(308 aa),序列中后段309—855位氨基酸之间具有典型的11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cSID-1与鳞翅目昆虫同源性较高,和家蚕的Bm SID-3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分析表明,HcSID-1在美国白蛾各发育阶段和幼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幼虫中肠组织表达量最高。注射HcSID-1 dsRNA可显著降低该基因在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且该基因的下调能降低HcChi dsRNA在美国白蛾幼虫中的RNA干扰效率。【结论】获得具有典型家族特征的美国白蛾SID-1基因序列,该基因的下调能够影响其他靶标基因dsRNA的RNAi效率,表明该基因可能具有与其他SID基因在系统性RNAi过程中相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 S -α-蒎烯、R -α-蒎烯、月桂烯、R -β-蒎烯、S -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 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 P <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 (+)-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 R -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 <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条杉天牛不同虫期体壁碳氢化合物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期和成虫期体壁碳氢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对不同虫期体壁碳氢化合物成分、含量和比例进行分析,期望在此基础上探索体壁碳氢化合物在其生殖行为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溶剂浸提两种采样方法收集双条杉天牛不同虫期的体壁碳氢化合物成分,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成分在不同虫期的含量和比例。[结果]双条杉天牛体壁碳氢化合物成分主要包括C15~C31之间的正烷烃、烯烃、单甲基支链烷烃和二甲基支链烷烃。幼虫体壁碳氢化合物以C15~C31正烷烃为主,含量占64.67%,其中n-C27含量最高(21.57%);烯烃仅检测到角鲨烯,含量占19.4%;甲基支链烷烃仅检测到3Me-C25和11,15diMe-C27,含量占15.93%。在刚羽化的雌成虫中正烷烃占60.42%,甲基支链烷烃占39.58%;雄成虫中正烷烃占74.15%,甲基支链烷烃占25.85%。扬飞期雌成虫中正烷烃占53.13%,甲基支链烷烃占4...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鳞翅目蛾类昆虫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方法 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测定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对其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2.0在线预测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3个科32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和松毛虫属近缘种间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 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43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21 bp的A+T富含区,无基因重排,存在较高的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 ND2和 COX1,其余均以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TAA( ND2、 ATP8、 ATP6、 COX3、 ND5、 ND4L、ND6、CYTB和 ND1),其他4个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 COX1、 COX2、 ND4以T为终止密码子, ND3以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N)由于缺少DHU臂无法构成三叶草结构,其余T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整个线粒体结构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一致。 结论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与思茅松毛虫是完全不同的近缘种,与其他松毛虫亲缘关系也较远,云南松毛虫与6种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油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蚕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相似文献   
19.
害虫分子调控技术是基于RNA干扰(RNAi)和遗传防控的害虫管理新技术,两种技术都具有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适用于现代害虫管理理念。RNAi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的优点,成为至今为止最有可能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分子调控技术,但不同昆虫的干扰效率差异很大,在靶标选择和双链RNA(dsRNA)递送方式上需要不断进步。基于基本的注射、经口、经皮dsRNA导入途径,已经发展出植物介导的昆虫dsRNA递送、纳米材料和脂质体介导的dsRNA递送、微生物介导的dsRNA递送等多种方式,推进了该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害虫遗传调控技术则是利用害虫的自然交配系统,将不育、致死或其他种群发生有关的性质引入种群的方法,其防治策略已经由最初的辐射不育,发展到昆虫显性致死技术,再到最新的基因驱动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害虫遗传控制的便捷性也在提高,基于生物工程的遗传防控技术相比传统辐射不育技术需要释放的害虫量较低,可在自然界自行繁殖,能够达到可持续防控的目的,成为害虫防治极具吸引力的新技术。我国森林昆虫分子调控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处于靶标筛选和调控体系尝试构建的阶段,未来有必要加强森林害虫分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深入研究绒毛白蜡树响应白蜡窄吉丁危害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健康与受害的绒毛白蜡树树干韧皮部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对绒毛白蜡树韧皮部的转录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健康与受害韧皮部的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3388个DEGs,其中受害韧皮相对于健康白蜡树韧皮表达上调的DEGs有214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