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8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6~2008年,对黄浦江上游横潦泾和斜塘水域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维持在6.0以下,氨氮指标逐年下降,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总氮指标虽严重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2008年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两个监测点的总磷指标逐年下降,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该水域水质状况的改变可能与近年来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2.
以杏鲍菇菌渣为堆肥原料,分别添加硝酸钾、硫酸铵和尿素,调节堆体碳氮比(C/N)至20,研究添加不同化学氮肥对杏鲍菇菌渣堆肥的温度、p 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ORP)及有机(无机)态氮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硫酸铵的堆肥升温较快,达到的最高温度较高,并且具有较低的p H值和较高的ORP值,堆肥最终的腐熟程度比添加硝酸钾的堆肥高;添加3种化学氮肥后,随着堆肥时间的推进,堆肥中的DOC、DON、NH4+–N、NO3––N、NO2––N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到堆肥结束时,添加硝酸钾的堆肥中DOC和DON含量高于添加硫酸铵和尿素的堆肥中的含量。综合分析,添加不同形态的化学氮肥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堆肥的腐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3.
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多样性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不同时期杭州湾渔业资源多样性及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分析方法对杭州湾东北部水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时期共捕获40种渔业生物,其中丰水期捕获34种,枯水期捕获22种,两时期Jaccard相似性系数仅为4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middle nonsimilar level)。丰水期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枯水期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刀鲚(Coilia ectenes)、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狭颚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丰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294.82 kg/km2,尾数密度为83.19×103ind/km2,枯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85.76 kg/km2,尾数密度为33.88×103ind/km2。丰水期尾数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2.35,重量H'变化范围为0.36~2.22,尾数H'与尾数密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40.05);枯水期尾数H'变化范围为1.24~2.03,重量H'变化范围为0.81~2.10,尾数H'与尾数密度也呈显著相关性(P=0.0240.05)。研究表明,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数量分布与种类的洄游习性和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多样性指数偏低,可能预示着杭州湾东北部渔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有机肥与生物炭对旱地作物种植及环境效应的影响,利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变化、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并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分别提高0.52%、1.46%、0.44%、19.65%、1.58%、30.31%;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5.35%、307.3%。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42%、26.24%;增产74.37%。有机无机肥配施且添加生物炭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白菜地上部氮磷养分累积,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小白菜品质。  相似文献   
25.
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有关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对作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田间杂草与病虫害、水土侵蚀、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了研究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对作物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应特定区域兼具经济、环境效益双赢的间套作模式,展望了日后该间套作模式的关键研究点应以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为前提深入进行相关机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6.
对云南省青稞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喷施氯化钾对油菜体内氮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叶茎喷施1%的氯化钾溶液对油菜开花期氮素分配及其体内硝酸盐累积再利用的影响.以喷施1.17%的硫酸钾溶液(要求氯化钾和硫酸钾溶液中的钾离子的浓度相同)和清水相比较,在开花后期开始喷施,每2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15 d,喷洒部位主要在叶和茎,重点喷洒叶的背面,尽量不喷洒至叶柄,于角果初期采样.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溶液能有效降低油菜茎叶硝酸盐含量,与喷施硫酸钾溶液和清水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有效促进了氮素向角果分配;喷施氯化钾还可以增强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但不影响喷洒后采样时油菜总的鲜质量;而且品种之间处理后的差异比较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长江河口区水域浮游动物的变动趋势,分别于2012年2、5、8、11月份在长江河口区(31°~32°N,121°08'~122°11'E)布设17个定点站位开展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丰度对总丰度具有重要影响;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值均小于2,均匀度指数均小于0.8;浮游动物总丰度与pH、DO、盐度、水温和叶绿素a之间存在相关性;浮游动物分布的变化与径流量有密切关系,丰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29.
树莓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主要对树莓SSR-PCR体系进行优化,以‘来味里(Reveille)’红树莓为试材,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和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各主要参数的适宜浓度,建立适合树莓SS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通过16个不同的树莓栽培品种对优化后的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中,引物浓度的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中,Taq DNA聚合酶和DNA最适用量分别为1.0U和30ng;Mg2+、dNTP和引物最适浓度分别为1.5、0.2mmol/L和0.4μmol/L。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和10对SSR引物对16个树莓品种进行PCR扩增,不同品种间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位点丰富,共有54个等位位点,表明该体系稳定可靠,适合树莓的SSR分析。  相似文献   
30.
油菜生育期氮肥素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Hoagland完全营养液的砂培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两个冬油菜品种不同生育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分配、转运及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平均值),83.5%苗期吸收的氮素和67.3%蕾薹期吸收的氮素分布在叶片中;79.1%开花期吸收的氮素分布在叶片和茎中,其中叶片中分布的氮占42.8%;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有42.4%直接分配到角果中,此时角果已成为氮素直接分配的比例最大的器官。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转运比例分别为34.4%、44.3%、41.2%和31.7%,单株转运量分别为203.2、325.8、218.0和82.0 mg。在籽粒全氮中转运氮占65.1%,其中蕾薹期吸收后转运的氮素所占比例最大,为25.8%,其次是开花期和苗期,分别为16.9%和15.9%,角果发育期比例最小,为6.4%。以上4个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损失比例分别为24.0%、10.5%、11.7%和7.3%,单株损失量分别为141.6、79.2、43.2和16.2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