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75篇
  51篇
综合类   496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究施氮对不同质地滴灌棉田硝态氮分布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温室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硝态氮分布迁移特征,分析了施氮对NO_3-N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在砂土、壤土中施氮量分别为256.00、287.34 kg/hm~2时,相应的氮素积累量最大,皮棉产量最高,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30~40 cm土层,有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且分别比不施氮增产43.87%和44.92%。一定施氮量下,壤土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优于砂土,并且根层20~40 cm土层硝态氮量高于砂土,且比砂土平均增产6.16%。砂土、壤土中硝态氮量在各生育期总体呈现"降-增-降"的变化趋势,并且收获前期施纯氮340 kg/hm~2处理60cm土层砂土硝态氮量的第二个峰值较壤土提高15.98%,在生育期末端砂土在深层的氮素积累高于壤土,存在继续向下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2.
基于GIS、RS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和RS支持下,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滴灌棉田,选用遥感结合土壤、土壤、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进行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数据源划分分区,分区后各分区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均有所下降,空间分布朝均一方向发展;不同管理分区间差异明显,同一管理分区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差异较小。以遥感结合土壤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与实际产量所划分分区符合度最高达到91.36%,以土壤为数据源的管理分区次之,符合度达到84.40%,仅以遥感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符合度最低为75.47%。因此,运用聚类分析法以遥感结合土壤数据为数据源可获得较好的分区结果,可实施变量投入和精确施肥推荐,为棉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的条件模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泽浦  王学军 《土壤学报》1998,35(3):423-429
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土壤母质成分和外源输人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一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地统计学中的条件模拟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分布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变量整体上的空间结构特点和局部的不确定性,因而在研究变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和相互联系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并在有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地统计学原理,对北京东郊污灌土壤表层微量元素含量的小尺度分异进行了条件模拟,为考察该方法的特点,同时进行了克里格括值以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4.
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  相似文献   
35.
<正>金丝小枣树寿命较长,有的已生长1300多年,树叶仍旧比较茂盛,但树枝老化,枣股衰退,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因此老树更新尤为重要。由于枣树隐芽多,寿命长,生命力旺盛,老树更新比较容易。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老树更新应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方法1.1更新金丝小枣老树一般树形较好,根据树形结合冬季修剪对老树进行更新,树形不好的首先要调节树形,无用枝  相似文献   
36.
蓖麻良种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产量、出籽率、百粒重、出仁率、含油率等指标,对参试的37个蓖麻(Riciuns communis)优良单株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22#株形高大、主穗位适中、果穗长,第二年平均产量达4 282.5 kg/hm2,其出籽率、百粒重、出仁率、含油率等综合经济指标分别为68.4%、38.5g、76.9%、51.0%,分别是对照119.5%、131.8%、104.8%、106.5%。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37.
不同红蓝LED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设置红光与蓝光比例为(3:1),光强统一设定为300μmol/(m2·s),补...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避雨栽培对四川盆地春季茄子光合性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茄子品种黑冠为试材,设置避雨处理和露地CK,测定2个处理中的光照和温度环境参数、茄子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茄子花激素含量、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降低了光照有效辐射强度,为露地栽培的75.1%;改变了光质组成,紫外光和远红光分别比露地降低11.9%和提高4.6%;对栽培温度的影响较小;与露地相比,避雨栽培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降低,分别是露地栽培的81.9%和20.0%,光合电子传递性能下降,PSII的量子产量[Y(II)]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II)]分别是露地栽培的64.3%和64.4%;茄子花中生成玉米素核苷代谢通路中Sme00717基因下调,导致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是露地栽培的19.0%,此外异戊烯腺嘌呤核苷含量也低于露地栽培;单株产量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露地栽培,单株产量降低了63.3%。综合分析,栽培光环境的改变导致茄子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花中2种细胞分裂激素含量的降低,最终导致了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绿豆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分别构建了4种黑种皮与绿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3种绿种皮与黄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1种黑种皮绿豆与黄种皮绿豆正反交组合,观察并统计了各组合F1的籽粒颜色和F2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绿豆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由2对独立基因控制,且其中1对基因起显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40.
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是从血散薯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为了解该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活性,采用滤纸药膜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分别测定了该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虫活性、抗真菌活性、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虫和抗菌活性。其中,对玉米象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处理72 h的LC_(50)值为2.295 1 mg/cm~2。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还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处理48 h后在3.932、7.863、15.726 mg/cm~2 3个浓度梯度下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均大于62%。石油醚萃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水稻胡麻叶病菌、茶轮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贡柑链格孢菌9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金橘砂皮病菌3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处理72 h的EC_(50)值分别为0.117 3、0.071 6、0.054 7 mg/mL。石油醚萃取物对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10种动物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处理24 h的MIC值为0.125~0.5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虫和广谱的抗菌活性,且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佳(活性物质极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