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祝林业是河西走廊东端的一片绿色亮点,也是祁连山科学研究的基因库、实验室、博物馆,更是天祝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支撑。天祝是一个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筛选出的31对SRAP引物,对3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23、Structure2.3.3等软件完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剖析,为自交系合理利用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31对SRAP引物共检测出196个等位变异,平均6.32个;多态性比率40.00%~70.59%,平均为53.08%;基因多样性为0.2156~0.8854,平均为0.5495;PIC为0.1809~0.8976,平均为0.5507。结构分析表明,K=4时,△K值最大,即这些自交系可以划分成4个类群,依次为Reid、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与PB群,新选自交系也相应地被划分到这四大类群里,没有独立成群。4个类群中,塘四平头群与旅大红骨群的遗传关系最近,与Reid群遗传关系最远。从系谱的亲缘关系分析,大部分已知自交系其SRAP聚类结果与系谱追踪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和部署,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光荣使命,对我们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更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干旱缺水导致的谷子出苗难、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低而不稳等一系列问题,以金苗K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智动载体、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SAP)、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5种保水剂,每种保水剂设置3个施用量处理,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谷子生育期内研究不同保水剂及用量对谷子出苗率、土壤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种保水剂均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了谷子成熟期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智动载体和PAM施用量分别为37.5kg/hm2和75kg/hm2时,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5.31%和26.40%;谷子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47%和19.92%;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0.54%、20.42%和25.0%、25.5%;经济效益均表现最高,减蒸增效作用均强于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和SAP。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以及建立多部门协同御灾机制,实行多层次全方位控制,是对整个林区生态系统实行生态管理,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达到控制灾害的目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部门以及乡镇,只靠林业部门单打一,难免势单力薄,顾此失彼,无法应对,会陷入孤立、片面的境地。研究建立森林管护协同御灾机制,将森林管护的可持续控制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使森林管护由被动救灾向主动御灾,由一般治理向生态控制,由局部治理向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在长白山海拔1600~2100m 的苔原——岳桦林生境中对9个领域80个贮草堆的资料,研究了高山鼠兔的食物组成、领域及食物贮存量。结果,食物以植物茎叶为主,食物组成为44种,并随植被不同而不同,个体领域平均面积为33.25m~2,平均贮草量(自然干重)908.18g/只。 相似文献
8.
以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对K55×K58杂交组合的亲本、F1、F2:3家系丙二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K58为强抗旱性品种,K55为弱抗旱性品种,F1为高抗,F2:3家系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进一步利用BSA法对60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其中引物ORS510和ORS317在抗感基因池间表现稳定的多态性,并且在F2、F2:3家系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采用MAPMAKER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表明ORS510、ORS317距离干旱胁迫下控制丙二醛含量的抗性基因分别为6.8cM、9.7cM. 相似文献
9.
玛曲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高寒草地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已严重威胁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通过重要值理论和多样性理论对玛曲高寒草原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植被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治理流沙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①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向高寒沙质荒漠生态系统转化,群落以苔草+早熟禾群落→苔草+防风+嵩草群落→球穗莎草+防风+苔草群落→赖草+虫实+苔草+防风群落的方向演替。大多数高寒草地物种退出群落,而适应沙质荒漠的物种逐渐占据优势地位;②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急剧下降,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度沙化草地达到最大,而群落优势度逐渐增加,在重度沙化草地增加明显;③潜在沙化草地Whittaker指数远小于沙化草地,而不同沙化草地之间Whittaker指数的差异不显著。潜在沙化草地相异性系数CD和共有度指数CP与沙化草地差异性显著,而且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差异越显著。所以应加强潜在沙化草地的保护措施,而对沙化草地应采取流沙治理措施进行生态修复,防止草地沙化的加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