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骆兰平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2011,37(6):1049-1059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一年在150株 m−2 (M1)和225株 m−2 (M2)两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即拔节期65%+开花期60%(W0)、拔节期7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 d 75%+开花后7 d 75%(W2);第二年选用第一年的节水高产密度处理M1,但土壤含水量调整为拔节期75%+开花期60% (W’0)、拔节期8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 d 85%+开花后7 d 75%(W’2)。两种基本苗密度相比较,M1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显著高于M2处理。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Fv/Fm和ΦPSII显著高于W1处理,而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W’1处理。在M1密度下,W2处理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W1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两年中结果趋势一致。在150株m−2密度下,0~14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后7 d和开花后7 d均为75%和75%,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82.
玉米籽粒剪切破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微机控制的电子拉压试验机上,对辽北主栽玉米品种东单0号和富油1号的玉米种子籽粒进行了剪切破碎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作用力、不同含水率下的玉米籽粒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在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加载的剪切力有显著差异;含水率不同时,剪切破碎载荷也不同,其原因与玉米籽粒的内部结构、玉米籽粒的形状等因素有关.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玉米籽粒的力学特性、破碎机理、设计新型玉米粉碎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张永丽 《现代种业》2010,(3):45-45,44
柿树嫁接成活率一直是林业生产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柿树嫁接的方法,对生产中提高柿树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学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作物学报》2012,38(9):1657-1664
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 分别利用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6, 研究了施氮量0 (N0)、90(N1)、120 (N2)、150 (N3)、180 (N4)和210 kg hm-2 (N5)条件下的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水平。N3处理的耗水量在播种至拔节期与N1和N2处理无显著差异, 但在拔节至成熟期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 N4处理各阶段耗水量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 N5处理在返青至开花期耗水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由90 kg hm-2增加到150 kg hm-2时, 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利用能力增强, 但施氮量继续增加, 80 cm以下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未显著增加。N3处理在拔节后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N1和N2处理, 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 但与N4和N5处理拔节后的株间蒸发量及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 N3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 氮肥生产效率也较高, 因此150 kg hm-2是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85.
对陕西省白水县2010年二类普查不同坡位、坡向和造林方式的侧柏生长状况的调查,通过数学统计分析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新梢长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坡位侧柏的平均树高东坡偏南、西坡偏北最高,正东、东坡偏北、正北坡次之,西坡偏南再次之,正南、正西最低;平均地径东坡偏南最大,西坡偏北次之,正北再次之,正东、东坡偏北、正南、西坡偏南、正西最小;平均新梢长度东坡偏南最高,西坡偏北次之,正北再次之,正东、东坡偏北、西坡偏南、正西、正南最低。综合来看,东坡偏南侧柏生长势最好,西坡偏北、正东、东坡偏北和正东次之,正南坡向和西坡偏南再次之,正西坡向的最差。②不同坡位侧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台地最高,塬面次之,山坡中下部再次之,沟底第三,山坡上部最差。平均新梢长度台地与沟底相近(最大),塬面和山坡中下部相近(次之),山坡上部最差。台地侧柏生长状况最佳,山坡上部侧柏生长状况最差。③飞播和植苗两种方式造林,侧柏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飞播优于植苗。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氮肥基追比对测墒补灌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济麦22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设置0∶10(N1)、3∶7(N2)、5∶5(N3)、7∶3(N4)、10∶0(N5)5个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基追比对测墒补灌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3处理显著提高了16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灌水量及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后耗水量;降低了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前耗水量。N3处理比N1、N2、N4和N5处理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强度分别高20.97%、8.61%、10.37%、23.81%,成熟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分别高9.92%、5.39%、7.75%、12.73%和11.57%、5.29%、5.75%、16.19%。N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8.88、62.65和37.07 kg·hm-2·mm-1;灌水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为5∶5最优。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测墒补灌对小麦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与品种类型的关系,在田间条件下,以中穗型品种青农2号和济麦22、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山农30为材料,设置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节水灌溉(W1)和充分灌溉(W2)3个水分处理(W1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65%和70%,W2分别补灌至85%和90%),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两种穗型小麦耗水特性和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小麦的W1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低于W2处理;6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低于W0处理,高于W2处理。W1处理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低于W0处理,而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及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W0处理,W2处理的上述指标与W1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两种穗型小麦W1处理的籽粒产量高于W0处理,与W2处理无差异;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高于W2处理。W1处理下两中穗型品种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比两大穗品种的平均值低4.95%、2.77%、7.15%和3.54%;两个中穗型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贡献率比两个大穗型品种平均值分别高61.68%和70.33%,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贡献率和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的平均值比两大穗型品种的平均值分别低13.88%、9.97%和18.08%。  相似文献   
88.
褚鹏飞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2012,38(6):1051-1061
2007-2009年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 利用测墒补灌技术确定灌水量, 研究高肥力条件下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及其水分来源、旗叶水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成熟期6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其他处理, 表明深松促进了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最高, 其降水量和灌水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最低。深松+条旋耕处理在6:00~18:00的旗叶水势、8:00~14:00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高于条旋耕处理, 表明深松有利于小麦旗叶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 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间的规律与其一致。深松+条旋耕处理在2个生长季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 516.48和8 957.92 kg hm−2, 与深松+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 翻耕处理次之, 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上述处理。深松+条旋耕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深松+旋耕处理次之, 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翻耕处理。本试验条件下, 深松+条旋耕是兼顾高产节水高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89.
根据荔枝果皮cDNA文库,克隆到荔枝果皮的2个过氧化物酶基因,分别命名为LiPOD1和LiPOD2。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iPOD1的ORF全长为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LiPOD2的ORF全长为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LiPOD1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橡胶、毛果杨、甘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87%、84%、81%;LiPOD2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棉花、胡麻、紫花苜蓿、拟南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88%、87%、85%、81%。保守结构域的分析表明,LiPOD1、LiPOD2基因均含有过氧化物酶完整的保守结构域,包括血红结合位点、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钙离子结合位点。荔枝果皮褐变指数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均呈增加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验证这2个基因在荔枝果皮褐变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
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和泰山22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处理[W0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1处理(灌底墒水+拔节水)、W2处理(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3(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每次灌水量60mm,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水消耗量、土壤硝态氮运移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土壤含水量受灌水影响的程度和变异系数,将0~200cm土壤分为3个层次:活跃层(0~60cm)、次活跃层(60~140cm)和相对稳定层(140~200cm)。(2)两品种W1处理的冬前、开花和成熟期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W0处理;冬前期60~140cm土层高于W0处理,140~200cm土层与W0处理无显著差异;开花期60~140cm和140~200cm土层高于W0处理;成熟期0~60cm土层高于W2、W3处理,60~140cm和140~200cm土层低于W3处理。拔节期济麦20W1处理60~140cm和14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W0处理,泰山22的低于W0处理。(3)济麦20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水消耗量均高于泰山22。济麦20W1处理0~60cm和60~140cm土层土壤水消耗量高于W2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W2、W3处理;泰山22W2处理0~60cm土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60~140cm和140~200cm土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低于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但高于W3处理,籽粒产量高于W1、W3处理。济麦20和泰山22分别以底墒水、拔节水各灌60mm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各灌60mm为节水、高产、氮素淋溶量低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