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讨松林重要害虫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采用林间观察法揭示该虫的生活史和习性,通过室内外试验摸索了防治该虫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云南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成虫和少量蛹在松脂混合物筑成的蛹室内越冬。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11月下旬开始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第三年3月重新取食,7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8月中旬下一代成虫开始羽化。每年4—5月在受害林分中喷撒绿色威雷水剂或噻虫啉悬浮剂2种药剂1∶200倍液对成虫防治效果较好;8月上中旬老熟幼虫期和化蛹高峰期人工刨除松树基部的松脂混合物并捕捉老熟幼虫、蛹和新成虫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梢木蠹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省新发现的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幼树的蛀梢害虫,在昆明地区仅分布于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10年生云南松林中,面积351hm^2,受害株率37.1%,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或近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3月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有成虫羽化扬飞,在当年生枝梢上补充营养,并在2~3年生枝条上产卵,6~8月为产卵期,6月幼虫开始孵化。发现该虫天敌茧蜂1种(Bracon sp),寄生率为1.6%~33.0%,提出以清理虫害木为主结合化防(成虫补充营养期)的防治方法,清理最佳时期为4月中、下旬;1995~1997年开展了3年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过设立8块标准地调查,笔者对思茅松毛虫茧蛹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及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研究。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应用四种分布型指数以及 Taylor和 Iwao 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虫茧蛹期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此外,在垂直水平上,对主林层树冠和灌木层结茧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必进行分层抽样。抽样方法研究表明:除五点式取样效果较差而不宜采用外,平行线、对角线和“Z”字形取样均可采用,而其中“Z”字形取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地利用云南省的野生铁核桃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在昆明市的禄劝、晋宁开展了历时5年(1999~2004年)的野生铁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树龄20年以下,胸径不超过20 cm的野生铁核桃作砧木,选用与其生境相近的云南优良漾濞核桃品种作接穗,用插皮接或切接方法在砧木的萌芽展叶期嫁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嫁接成活率高(76.5%以上),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野生铁核桃发达的根系,生长适应性强,2~3年结果,果实的品质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昆明市属的宜良县、安宁县、官渡区等地云南松林不断发生松毛虫灾,使林木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我站从1985年7月开始了对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的综合治理工作,同年9月,结合生产实际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piniperda)在我市猖撅为害。全市受害的云南松已达20多万亩,该虫种已被列为云南省检疫对象。因此,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对这种小蠹虫的防治,目前尚无报道。为此,我站于1986年初,结合金殿林场的清理工作,用磷化铝对被害木进行了帐幕薰蒸试验。  相似文献   
18.
经在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为害枝梢的云南松林内设11块标准地调查,应用5种分布型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虫蛀梢成虫为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且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即种群密度越高,分布越聚集;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云南板栗种植区14种鳃金龟和2种丽金龟的识别特征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鳃金龟和丽金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实验的结果表明 ,旱冬瓜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 ,黑暗中即使种子处在适于萌发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 ,种子仍保持休眠状态 ,需接受光照刺激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 ,故播种育苗时种子不宜盖土。旱冬瓜幼苗生长的初期光补偿点为 12 μmol/m2 s,光饱和点为 10 0 0 μmol/m2 s,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 ,适宜在5 0 %遮荫条件下生长。随着月龄的增加 ,耐阴能力下降。 6月龄苗光合补偿点上升到 2 1μmol/m2 s,光饱和点超过 2 0 0 0 μmol/m2 s ,只有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遮荫会降低幼苗高生长量和基径粗生长量。晴天 ,旱冬瓜幼苗光合作用存在“午睡现象” ,当植株处于缺水状态时 ,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会更加强烈。表明旱冬瓜适宜种植在次生裸地或撂荒地 ,种植后应及时除草进行透光抚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