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1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嘉祥县是鲁西南无花果种植基地,这里没有工业污染,人们施用传统的农家肥,确保了无公害生产。十多年来,专业人员对无花果的品种进行了精心培育,并进行了深加工。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正>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块茎入药,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小便短频、遗精、白带及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肠炎等症。山药主产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但以河南省古怀庆府(今焦作市辖区)的温县、武陟、沁阳、博爱等县区产者著名,被誉为我国"四大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方法]以玉米秸秆、玉米芯、豆粕和大豆糖蜜为原料,制备乳酸菌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培养基的配方。[结果]饲用乳酸菌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1.0%玉米芯、2.0%玉米秸秆、0.3%豆粕、0.3%大豆糖蜜,自然pH。[结论]该研究拓宽了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4.
夏季丝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质脆味美,深受大家喜爱,夏丝瓜4月下旬~7月上旬种植,6~10月份上市,主要供应秋季,其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选择夏丝瓜要选耐热、早熟、丰产的品种。二、选地、整地夏丝瓜对土地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前作不是瓜类的就可以种植。由于夏季雨水多,夏丝瓜整地要深沟高畦;畦沟宽1.6米,畦面宽1.2米。  相似文献   
105.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10余种野生树莓,其中以蓬蘽悬钩子资源占有量最大、浆果品质最好,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本试验以蓬蘽悬钩子和"丰满红"树莓为试材,测试分析了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及部分有效成分。结果表明,蓬蘽悬钩子果实中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含量明显比"丰满红"果实高,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和Zn的含量较高,且鞣花酸含量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以20份北五味子种质资源材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树龄、不同粗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木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份种质间五味子醇甲含量最低为3.566 g/kg,最高可达9.203 g/kg,表明种质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品系)在栽培条件下,管理水平高的比管理水平低的木脂素含量高;五味子果实采收后在40~50℃条件下烘干需要65~72 h、自然晾晒或自然阴干需要20~25 d,以上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没有明显影响,北五味子果实在55℃以上烘干时,果实中木脂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7.
“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二五"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科技立项支持。辣椒遗传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育成品种类型、数量大幅增长。目前生产上的辣椒品种已完成了3~4代的更新,90%以上是一代杂种,国内品种超过80%,其抗病性、产量及专用性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回流提取北五味子不同部位(根、茎、叶、果实、种子)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并利用HPLC测定这3种木脂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为使用新的药用部位打基础。在北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在根、茎、叶、果实的含量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果实〉茎〉根〉叶;五味子甲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  相似文献   
109.
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岩溶地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是否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中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了解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的数目及其呼吸强度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岩溶地区华山松次生林、华山松疏林、灌木丛和荒草地4类典型植物群落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含量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恢复进程的累积,其土壤中养分物质随之增多,其内所含的微生物数目增多,而且三大类微生物群在土壤中数量占其总数的比例各有异同。此外,由于微生物的呼吸对整个土壤呼吸的影响最为强烈,通过其呼吸作用先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岩溶地区土壤中各植物群落类型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0.
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对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期观测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期间,随着植被生长量的提高,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则随之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说明植被恢复能有效改良土壤并提高土壤肥力,且随着林木生长量的增加,土壤肥力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退耕还林9 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依次为:云南松+旱冬瓜林>银荆林>川滇桤木林>旱冬瓜林>墨西哥柏林>云南松林,说明由于树种不同导致土壤改良作用差异,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是阔叶林,建议在退耕还林和中低产林等工程中多营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