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石羊河下游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角城保护站开展白刺播种育苗试验,从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中,总结出播种育苗管理环节,编制出白刺育苗历和苗木灾害谱,便于指导白剌育苗生产,提高白刺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22.
综述了我国干旱荒漠区常见固沙及药用植物黄花补血草分布范围、种子萌发及抗逆性特征、育苗及人工栽培技术、生理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黄花补血草抗旱、耐旱,集固沙、园林应用及药用开发利用价值于一体,是干旱荒漠区难得的优良植物资源之一,今后要加强黄花补血草在干旱荒漠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城市周边区域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为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荒漠化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1)保护区荒漠化土地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两种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为383 692.68 hm~2,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30%.2)保护区荒漠化程度较重,以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5.20%;两种荒漠化类型发生的荒漠化程度不同,风蚀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风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5.59%,而盐渍化荒漠化发生的程度相对较轻,以中度荒漠化为主,占盐渍化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3.31%.3)保护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有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9.56%,且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达343 558.65 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荒漠化的程度不同,林地和耕地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林地和耕地荒漠化面积的43.01%和87.42%,草地以重度为主,占草地荒漠化面积的63.20%,未利用地以极重度为主,占未利用地荒漠化面积的89.28%.【结论】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单一以风蚀为主,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为主,且主要存在未利用地中,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封育保护减少人为破坏是遏制保护区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珍惜濒危物种,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雉类中包含种类丰富的经济鸟类与珍稀鸟类,是自然界生物中的重要动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存在历史非常悠久。雉类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其生存情况能够有效反映所处森林的质量、类型及保护情况。针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雉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雉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珍稀雉类保护措施,进而实现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的恢复与维持。  相似文献   
25.
干旱荒漠区白刺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立地条件、ABT蘸根处理在干旱荒漠区开展白刺造林试验,其结果表明:(1)白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造林成活率大小依次为:草沙障地、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埋滩地、滩地;流动沙丘设置草方格沙障造林效果较理想,当年成活率65.5%;其次为半固定沙丘,成活率64.8%。(2)ABT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比对照苗木(CK)当年成活率提高15%;成活率最高的是ABT3-150,成活率61.5%;ABT生根粉不同剂量处理效果为:ABT3-150>ABT3-100>ABT2-150>ABT1-100>ABT3-250。(3)影响白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立地类型、沙丘水分、风蚀危害、苗木处理、补水次数等。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梭梭人工林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梭梭人工林发生的各类病害有7种,其中:叶部病害有白粉病和枯萎病2种,枝干病害有枝枯病、瘤锈病、黑枯病和干桔病等4种,根部病害有根腐病1种.危害梭梭人工林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枝枯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7.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白刺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白刺资源特征。[方法]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确定白刺分布的种类、类型、面积和特点,绘制白刺分布图,并测定果实和种子的性状指标。[结果]经鉴定,该地区白刺分布的种类有泡果白刺(N.sphaerocarpa Maximow-icz)、白刺(N.tangutorum Bobrov)、大白刺(N.roborowskii Komarov)、小果白刺(N.sibirica Pallas)4种,分布类型有草地型、沙丘型、沙地型和散生型白刺4种,主要以沙丘型白刺类型分布在民勤绿洲边缘的西北风沙线上,其分布带约45°,与来自巴丹吉林沙漠的主风方向相垂直,阻挡着风沙危害。[结论]白刺属植物种间变异较大,体现出大白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应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围栏封育效果进行定期观测调查,对围栏封育后植物种类、盖度和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类相对贫乏,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成分单纯且分布不均匀。通过1~3a的围栏封育,该区内植物总种数稳定,不同群落的种数增加,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冠幅明显提高,促进了干旱荒漠区退化植被的自然修复和顺向演替,用少量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达到比较好的保育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对蒙古扁桃种子出苗的影响。[方法]播种试验采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2 d观测1次,记录每个处理小区出苗情况,采用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出苗速率3个指标描述种子出苗情况。[结果]在蒙古扁桃大田育苗中覆盖地膜,出苗开始期提前8 d,出苗高峰期提前10 d,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显著提高;蒙古扁桃种子通过开水浸种催芽、温水浸种催芽或混沙冷藏催芽处理,出苗开始期比冷水浸泡处理提前8~10 d,出苗高峰期提前12~14 d,出苗率分别提高21.7个百分点、20.8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出苗速率提高1.39倍、1.21倍和1.45倍;覆土厚度对蒙古扁桃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影响显著,覆土越厚则出苗时间越长,出苗率越低。[结论]蒙古扁桃大田育苗应采用覆盖地膜技术,可根据不同情况参用开水浸种催芽、温水浸种催芽或混沙冷藏催芽处理种子,生产中覆土厚度以1 cm为宜。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白剌种质资源调查,测定了白刺属植物的果实、种子、千粒质量、果实颜色等4个经济性状评价指标,掌握了白刺属4个植物种间果实和种子的性状特性,为白刺属分类、生物学特性研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