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以及高盐法3种方法对野牛草叶片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比较3种方法提取DNA的纯度与浓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到的野牛草叶片DNA的纯度、完整性都较好,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TAB法高盐法SDS法,产率依次为SDS法CTAB法高盐法,综合来看CTAB法是提取野牛草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白酒中的金属元素Mn的含量,对白酒类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做进一步改进,测定方法简单,精密度和灵敏度高,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44%~1.87%,回收率达98.5%~102.4%。  相似文献   
14.
鄂芝 2号是襄樊市农科所以该所选育的芝麻品系“82 4 0 8”经 6万Rγ射线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属单杆型 ,全生育期 88d ,高产、优质、抗病。湖北省芝麻区试中 ,3年 2 0个点次平均每公顷产量865 5kg,比对照中芝 1 0号增产 1 1 1 % ,居参试品系第 1位。大面积示范结果 ,比对照鄂芝 1号、豫芝 4号、中芝 1 0号等品种增产 1 1 %~ 3 6% ,该品种含油量为 573 8g/kg  相似文献   
15.
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联合固氮菌在植物根际土壤生长或定植于植物根表细胞,这类细菌可将空气或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为氨态氮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结缕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株联合固氮菌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为67.5~343.7 C2H4nmol/(ml·h)...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种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也是江口县主导产业之一。针对江口县茶园施肥状况,提出施肥技术措施,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茶树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台湾白皮越瓜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瓜(Cucumis melo Var conomon Group),葫芦科甜瓜属甜瓜种的变种,一年生草本蔓生植物,别名生瓜、梢瓜、脆瓜、酥瓜,宜嫩果生食.原产非洲,经中东传入印度,再经越南传入中国,故名越瓜.嫩瓜清脆,每100 g鲜果含水分95~96 g,碳水化合物2.5~3.4 g,维生索4~16mg,还含有矿物质及其他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很高,适宜生食,也可腌渍或炒食.台湾广达香食品有限公司以越瓜生产腌渍食品为主,年产量在1万t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 高安市自1994年开始推广早稻旱床育秧,通过4年的宣传引导、抓点示范、总结提高,该技术已为多数农民所掌握。旱床育秧技术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早春低温寒潮期间育秧出现的烂种烂芽问题,并起到了省秧田、省种子、省成本、早熟增产的作用。但在大面积示范推广过程中,每  相似文献   
19.
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毛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匀浆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8%~107.6%,变异系数在1.7%~7.2%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1),最小检出量为2.5×10~(-10)g。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半衰期分别为4.3~10.1 d和3.1~10.2 d;以195.7 g·hm~(-2)和293.6 g·hm~(-2)剂量,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3d,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923、0.757 mg·kg~(-1),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中最大残留限量1 mg·kg~(-1)。综上建议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于大豆防治豆荚螟时,最多施用3次,用量为195.7~293.6 g·hm~(-2)(36~54 g ai·hm~(-2)),安全间隔期为3 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双环氧丁烷 (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 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 ?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