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91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152篇
  125篇
综合类   556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325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j-1×sf-6、sf-2、n-5等3个大苞萱草品种播种苗的调查,研究种子采收时间对苗的生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前期采摘的好于后期采摘,通过播种得到的sf -6品种的后代保持了母本的特性,变异性小.说明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来获得大批量种苗.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一种诊断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方法,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方法]根据GenBank网站上登录的绵羊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肺炎支原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测序验证扩增产物的正确性,建立了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进而应用建立的方法完成临床阳性病料肺脏、肺淋巴、心脏、肾脏、肝脏、脾脏、皮肤、小肠和外周血检测以及疑似样本肺脏组织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扩增出864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肺脏和肺淋巴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临床样本巢式PCR检出率与支原体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93.
选择13株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对5味抗菌、抗病毒中草药(板蓝根、甘草、陈皮、苦丁、苦藠)进行发酵,检测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乳酸菌在5味中草药中均能生长,每种中草药均有最适发酵菌株;抑菌试验表明,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发酵5味中草药表现出不同的抑菌能力,罗伊氏乳杆菌发酵板蓝根、陈皮、苦丁、苦藠的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甘草被发酵后基本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4.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堆肥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以奶牛粪便和玉米秸秆作好氧堆肥,堆肥持续36 d。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和距离热图(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门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堆肥前期和高温期相对丰度较高,酸酐菌门(Acidobacteria)在堆肥后期相对丰度较高;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堆肥初始阶段各属相对丰度相近,环脂酸芽孢杆菌属(Tumebacillus)在堆肥升温期占优势,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和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为堆肥高温期优势类群,类似芽球菌属(Blastocatella)出现在堆肥高温期末期,在降温期和腐熟期成为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外剩余11个属均与含水率、有机物降解率、C/N和NH_4~+-N/NO_3~--N之间呈显著相关,肠杆菌属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表明,在牛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堆肥理化因子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田土壤碳库未来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土壤碳库对缓解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温度、降雨和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改变,会通过影响净初级生产力(NPP)、外源碳投入和有机碳分解速率等因素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另外,气候变化也会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等农业措施改变生态系统碳循环。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成果表明,到21世纪末,中国气温将会升高3.9-6.0℃,降水有望增加9%-11%。至205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造成中国农田系统碳投入相比1980年降低2.3%-10%(小麦、玉米和水稻平均值)。相反,在综合考虑CO2浓度升高的协同作用后,2050年中国农田系统碳投入相比1990年前将会增加13%-22%(平均年增长率0.2%-0.4%)。模型预测显示,至2020、2050和2080年,中国旱地0-30 cm土层有机碳在CO2低排放情景下分别会损失2.7、6.0和 7.8 tC·hm-2,在CO2高排放情景下分别会损失2.9、6.8和8.2 tC·hm-2,大概占1980年农田土壤碳的4.5%、10.5%和12.7%。综合碳投入和排放对农田土壤碳库的整体影响来看,21世纪末期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含量较1980年会下降10%左右,但如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抑制农田土壤碳库的降低甚至提高,如农田系统碳投入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时,土壤碳库会在21世纪末增加两倍。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是否会强烈影响农田土壤碳库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其对固碳效应正面和负面影响相互抵消后成为碳源还是碳汇说法不一。因此,在采取缓解气候变化、增加农田土壤固碳的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强农田土壤碳库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政策框架的决定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和苹果种植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2006-2019年长期施用有机源土壤调理剂对其不同土层深度中土壤容重、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测算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及固碳量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期施用有机源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了草莓和苹果种植区不同土层深度的容重和有机物含量(P<0.05)。②长期施用有机源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了草莓和苹果种植区有机碳的含量(P<0.05),其中草莓种植区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89.58%,苹果种植区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2.75倍。③不同测算模型对草莓和苹果种植区的有机碳和固碳量的结果存在差异。与实测法相比,基于估算法(IPCC,2006和Li等,2018)的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固碳量结果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源土壤调理剂改良果园土壤和固碳潜力提供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
长期磷肥投入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磷素累积,而作为评判磷素是否向地下水迁移的重要指标,深层土壤团聚体磷素分配对长期磷肥投入的响应仍缺乏系统评估。本研究依托始于1981年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磷肥(NK)、氮磷钾化肥(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在长期试验40年后(2020年),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全土和各团聚体组分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并探讨了施肥-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团聚体磷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表现为>2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NK处理相比,磷肥施用显著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全土和团聚体组分中有效磷含量,且NPKM处理的增幅最大。与NK处理相比,NPKM处理下0~20、20~40cm和40~60 cm各团聚体总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14~2.60、1.39~2.80倍和27.03%~180%,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2.95~18.29、7.57~12.31倍和70.67%~709%。同时,NPKM处理总磷和有效磷的增幅呈现出...  相似文献   
98.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审定品种育种特点及表型性状演变情况,分析了2001-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555个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统计了其中425个水地组品种的12个农艺和品质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品种审定数量加速上升,企业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主导力量;2001-2005审定品种60个,2006-2010年审定76个,2011-2015年审定95个,2016-2020年审定324个。品种选育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占比90.99%;种质资源利用集中、品种同质化严重。亲本资源集中在周麦16(87次)、矮抗58(76次)、周麦22(59次)、豫麦21(35次)等种质上。企业选育品种数由2001-2015年间的86个上升至2016-2020年间的202个,占同期科研机构育成品种数比例由54.7%上升至185%。(2)品种单产增长,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延长。半冬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均产分别为7 932.4 kg·hm-2、7 488.6  kg·hm-2。半冬性品种单产增加了610 kg·hm-2,穗粒数增加3粒,千粒重提高4.7 g,生育期延长3.3 d;弱春性品种单产增加672.8 kg·hm-2,穗粒数增加3.4粒,千粒重提高1.7 g,生育期延长5 d。(3)品质改良取得进展,半冬性、弱春性品种的稳定时间分别上升了2.6 min、0.7 min。审定品种以中筋为主,中强筋(含强筋)较少,弱筋最少;单一指标达标品种多,综合指标达标品种少,品质结构不平衡。(4)河南省小麦育种宜选择高生物产量(株高80~85 cm)、适宜群体(550~660万穗·hm-2)、高结实率(穗粒数35~40粒)、高千粒重  (≥45 g)的中大穗品种,需重点改良蛋白质质量,促进各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人畜共患病。猪、牛、羊等主要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该病。人群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肉、乳制品等也均有感染的可能。动物和人类感染布病后会对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的威胁和损失。目前,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方法和PCR技术是布病诊断的三大主流技术。但是,由于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非特异性临床特征、血培养生长速度缓慢及其血清诊断的复杂性,因此对布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仍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主要就PCR技术诊断布鲁氏杆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