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术,PEG切片荧光显微术,半薄切片光学显微术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粳稻台中65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胼胝质最早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出现于花粉囊中。进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胼胝质首先在小孢子母细胞靠近药室中央的初生细胞壁上沉积,并于减数分裂Ⅰ终变期形成完整的胼胝质壁;随后胼胝质在小孢子母细胞中央开始沉积,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第1个赤道板,随后形成第2个赤道板;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解体释放出小孢子。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中积累胼胝质类物质,小孢子核周围也开始沉积胼胝质,逐渐形成完整胼胝质壁;小胞子晚期,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药室内壁细胞开始加厚,其加厚的物质为胼胝质类物质。二胞花粉早期,小孢子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具有胼胝质壁的生殖细胞,随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胼胝质,生殖细胞的胼胝质壁开始解体;二胞花粉晚期,药室内壁加厚完成,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继续积累胼胝质,花粉成熟期,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了大量胼胝质。对胼胝质在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及其鉴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以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方法进行了红掌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发现,红掌四倍体诱导率因处理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采用液体培养的四倍体诱导率比固体培养的高, 低浓度秋水仙素的诱导率比高浓度的高, 长时间处理的诱导率比短时间处理的高, 基因型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不明显。在含0.2 g·L-1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4 d, 四倍体诱导率最高, 为45.5%。四倍体红掌的花药和花粉比二倍体的大, 植株粗壮, 叶片和佛焰苞大而厚, 颜色深, 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密度小, 长度长。改良压片法与气孔长度和密度鉴定法是鉴定红掌四倍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3.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羊源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Ⅱ)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抑制作用,在致炎前14 d(预防组)、致炎同时(治疗组)经口插管灌胃法给予小鼠3 mg/(kg*d)CⅡ灌胃,并于致炎后6、12、18和24 d时分批断颈处死小鼠,对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yl dialdehyde,MDA)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口服CⅡ可降低小鼠血清中NO、IL-1和MDA含量,同时使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增强,抑制AA的发病,降低发病率,明显减轻病变关节的炎症反应并使病程缩短,预防组显著优于治疗组.  相似文献   
64.
为蔓绿绒(Philodendron)产业化生产提供最佳施肥方案。以蔓绿绒的2个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7个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促进蔓绿绒对养分的吸收和生长。施肥处理后,其株高、叶长、叶宽、主茎粗、主茎长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其中,以缓释肥为基肥、速效肥为追肥的施肥方式最有利于蔓绿绒的生长,以速效肥为基肥追施速效肥或叶面肥的施肥方式肥效较差。  相似文献   
65.
 ‘君豪兰’是以‘大凤兰’为母本,‘企剑白墨’墨兰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兰花新品种。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和分株繁殖。单花序平均着花10朵。花橙色,平均横径6.8 cm,纵径5.4 cm,有香气。温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花期35 ~ 45 d。  相似文献   
66.
由6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经2年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蛋白质的Wr/Vr分析指出,F_2世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蛋白质含量高为隐性,Hiproly具有最多的隐性基因;蛋白质含量低为显性,Risψ1508具有最多的显性基因。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方式为超显性,且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  相似文献   
67.
68.
为分析黄花风铃木种子出苗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基质、播种深度、品种和种子预处理对黄花风铃木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和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影响显著,以泥炭土为基质和0.3cm深播的种子,其出苗率、出苗势和出苗指数均最高。预处理对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种子出苗势和出苗指数。大叶和小叶黄花风铃木种子的出苗率、出苗势和出苗指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9.
70.
PEG引发对克服生菜包衣种子高温休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菜营养物质丰富,是华南地区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生菜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当温度超过25℃时,生菜种子萌发则受到抑制,温度高于35℃时几乎没有种子能发芽.华南地区常年温度较高,高温导致的种子休眠已成为影响生菜安全生产重要因素.因此探索克服生菜种子高温休眠方法对保障夏季生菜正常供应、促进生菜周年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