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本文报导一个中型猪场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由于先后误诊为猪瘟、猪流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等,结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仅药费就用去10万多元。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作者确诊该猪场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控制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一控制经验在我国部分地区当前猪病防治工作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2.
<正>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及维科生物授权检测实验室自2015年1月以来对黑龙江、吉林、河北、辽宁等省市猪场送检的480份未经疫苗免疫的成年猪只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说明我国猪群PCV2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带毒与排毒现象普遍。正确认识PCV2的危害对分析免疫失败原因和制定预防  相似文献   
23.
现在用于研究、诊断以及治疗的抗体主要是来源于哺乳动物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但多抗和单抗的制备技术技术都有优点及不足。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一些抗原对小鼠是弱免疫原或根本没有免疫原性。在多抗生产和纯化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从哺乳动物血液中制备抗体的产量很低,而且步骤繁琐。  相似文献   
24.
近几年,国家实施了大量利农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迅速拉动了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在建宁实施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阐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5.
在日常畜禽免疫预防工作中,广大农民和养殖户应该积累一些生物制品分类及如何正确使用的常识.这对养好畜禽有非常大的帮助. 预防用的生物制品一般分为疫苗、菌苗、虫苗、和类毒素.这些都是利用特殊技术除去或减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致病作用而得到的,一般这样简单分类:(1)弱毒疫(菌)苗.弱毒疫(菌)苗又分为液体苗和冻干苗.需要在-15℃下冷冻保存.(2)灭活疫(菌)苗,基因工程苗,需要在2~8℃冷藏保存.(3)类毒素类.需要在2~8℃冷藏保存.  相似文献   
26.
夏伟  危艳武  张宇辉 《养猪》2012,(4):89-91
本研究利用RT-PCR和PCR方法对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的42份呼吸道病综合征病料进行了病原检测,检测结果发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占78.57%(33/42),猪瘟病毒(CSFV)占16.67%(7/42),猪肺炎支原体(MHP)占42.86%(18/42),猪鼻支原体(MH)占40.48%(17/42),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占69.05%(29/42);其中,PRRSV和PCV2混合感染发病率占50.00%(21/42),PRRSV和MHP混合感染发病率占35.71%(15/42),PRRSV和MH混合感染发病率占23.81%(10/42),PRRSV和CSFV混合感染发病率占11.90%(5/42),CSFV和PCV2混合感染发病率占11.90%(5/42),CSFV和MHP混合感染发病率占4.67%(2/42),CSFV和MH混合感染发病率占0(0/42),MHP和MH混合感染发病率占4.76%(2/42),PRRSV、PCV2和CSFV 3者共感染率占7.14%(3/42),PRRSV、PCV2和MHP 3者共感染率占19.05%(8/42),PRRSV、PCV2和MH 3者共感染率占16.67%(7/42),MHP、PCV2和MH 3者共感染率占0(0/42),MHP、CSFV和MH 3者共感染率占0(0/42),MHP、PRRSV和MH 3者共感染率占2.38%(1/42)。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增温和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以期深入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方法]选取经过野外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的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将野外非增温处理和增温处理的土壤置于不同温度(20、25℃)培养箱中,同时对野外氮添加处理的土壤继续添加不同梯度的氮素(0.1、0.2 g·kg-1,以干土计),进行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研究增温和氮添加对土壤氮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增加越明显,增温处理增加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培养28 d后增温处理的土壤净铵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变化不显著,低氮、增温+低氮显著增加土壤净硝化速率,而高氮、增温+高氮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总体降低土壤N2O排放速率,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单独增温、低氮、高氮、增温...  相似文献   
28.
连作秸秆还田下玉米氮素积累与氮肥替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然而焚烧弃置严重,养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探讨常年玉米连作下还田秸秆的氮肥替代效应在松嫩平原玉米种植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7—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场进行,采用框栽、连作方式,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S1),副处理为3个施尿素梯度0(N0)、175 (N1)、350 (N2) kg hm–2,再副处理为一次性施肥(基追比1∶0)和2次均匀施肥(基追比1∶1)。结果表明,每公顷还12 t玉米秸秆可替代单质氮36.80 kg, 2017—2019年黑龙江省产生的玉米秸秆量平均为4650.05万吨,秸秆还田可替代单质氮14.27万吨。在2次均匀施氮肥处理下,秸秆氮肥替代量比一次性施氮肥处理高26.88%。秸秆还田与玉米氮肥利用率负相关,在当地农业常用施尿素量350 kg hm–2 (纯氮161 kg hm–2)下,玉米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S0较S1高6.09%,产量S1较S0高4.66%,且在秸秆还田、2次等量施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268.22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