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NO和ABA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ABA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甘肃省设施主栽辣椒品种‘陇椒2号’为材料,用连作3年辣椒的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处理辣椒幼苗,研究喷施外源SNP(150 μmol•L-1)和ABA(100 μmol•L-1)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均导致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Gs、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Tr无显著影响;外源ABA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Gs和 Tr无显著影响。【结论】自毒作用导致辣椒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土壤浸提液处理对辣椒的自毒作用比基质浸提液处理的严重;外源NO和ABA通过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和光合能力,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2.
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用UV-B(280~320nm)辐射番茄幼苗,以0.46w·m-2和0.6w·m-2剂量为处理,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了UV-B辐射对番茄幼苗的内源激素含量以及IAA/ABA、GA3/ABA、ZR/ABA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IAA、GA3、ZR的含量随着辐射的增强而下降,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ABA含量随着辐射的增强而升高,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ABA含量的升高使IAA/ABA、GA3/ABA和ZR/ABA的比值随之降低,最终产生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川东北冬水田稻区应用旱优3号免耕直播技术,能提高单产,保证稻谷品质,并减少劳动力和物资投入,克服倒春寒的不利影响,助力避灾、减灾,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04.
设置灌水、施肥二因素,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对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生理特性及土壤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条件下,叶绿素和水势均值的基本趋势为F2水平F1水平F3水平F4水平;施肥量相同,叶绿素、水势均值表现为W1水平W2水平W3水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以W2F2处理较高,且水肥互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随土层加深,全氮逐渐减小;且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灌水量减少而减少;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全氮随施肥量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综合评价,在滴灌条件下,W2F2处理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05.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冯宗炜等(1999)总结了全国不同森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添加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牛粪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在添加不同添加剂的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添加剂的堆肥,堆体含水率、E4/E6值的下降趋势均大于对照,进入高温所需时间较短,高温维持时间长,种子发芽指数高于对照,可达到无害化要求.其中牛粪同时添加玉米秸秆和微生物腐熟剂的处理效果最好,堆肥升温快,堆温2d达到50℃以上,高温维持28d,堆体最高温度66.7℃,至堆肥结束时,堆体pH值7.91,E4/E6值1.59,种子发芽指数达98.93%,堆料腐熟快,有利于加快堆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7.
盐胁迫下内源NO对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一氧化氮(NO)的生理生化调节机理及其调控途径,为揭示黄瓜的抗盐机理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黄瓜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L-硝基精氨酸甲酯)、硝酸还原酶抑制剂(tungstate,钨酸钠)和一氧化氮清除剂(c PTIO,4-羧基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处理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研究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内源NO含量、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盐胁迫可诱导黄瓜幼苗叶片内源NO含量增加,采用200μmol·L~(-1) L-NAME、100μmol·L~(-1) tungstate和200μmol·L~(-1) c PTIO处理均抑制了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和质膜透性,使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加重了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的损伤。同时,气体交换参数Pn、Gs、Tr、Ci显著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q P降低,NPQ显著升高,导致叶片光合机构受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结论】在盐胁迫条件下,内源NO的变化可能直接调节了黄瓜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缓解了脂膜过氧化伤害和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且黄瓜幼苗的活性氧代谢和光合特性主要通过一氧化氮合酶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108.
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灌木层结构和乔木层调查因子对灌木层生物量的影响,选取最佳灌木层结构因子为模型参数建立枝叶、干、地上、地下生物量估算模型。将乔木层林分调查因子作为自变量加入模型中,对比分析模型R2在乔木层调查因子作为自变量加入后的变化,并用样本外的数据进行检验,构建估算灌木层生物量更为精确的模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灌木层各组分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为主,各林龄灌木层地下生物量与自变量D2H获取了最佳模型,R2为0.516~0.955;其余部分生物量以盖度与高度乘积(CH)为自变量获得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 R2为0.516~0.718。与单独采用灌木层结构因子为预测变量建立的灌木层生物量预估模型相比,乔木层平均胸径Dm作为自变量的加入使中幼龄林除地下生物量以外的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有了显著提高,R2为0.718~0.990;郁闭度Cs的加入使近成过熟林除地下生物量以外的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有了显著提高,R2为0.817~0.886。结论因此,评价和分析乔木林下层灌木生物量,不仅要考虑灌木层自身结构生物量关系,还要考虑到乔木层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建立更符合灌木生物学与生态学相一致的生物学结构模型,本研究可为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下层灌木生物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以‘陇椒10号’辣椒栽培基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60%和40%)和施用氮肥(尿素0、2 989.83、1 993.12和996.72 kg ? hm-2)处理对氮转化细菌数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细菌数量随施用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则减少,亚硝酸细菌数量变化无规律性;氮转化细菌数量均在基质最大持水量的60%条件下最高;水分和氮素供给适中有利于提高基质中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而水分和氮素供给增加有利于提高蔗糖酶活性,水分供应降低有利于提高低氮量下过氧化氢酶及脲酶的活性;脲酶、蔗糖酶活性与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纤维素酶活性与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分和氮素的合理搭配可以增加辣椒的产量。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60%,施用尿素2 989.83 kg ? hm-2处理的氮转化细菌数量及相关酶活性较高,辣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0.
农田蟋蟀,主要是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在新疆乌苏县发生较重,1989年局部地区暴发为害,共发生1.57万亩,其中向日葵7800亩平均缺苗40~60%,1500亩小麦叶片基本被吃光,1300亩苜蓿地上部分全部被食光,3300亩蔬菜遭受严重为害。这种严重发生情况,在我县属首次。其所以暴发是由于1988年冬季气温偏暖,1989年春季气温回升快,无倒春寒现象,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