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6篇 | |
综合类 | 59篇 |
农作物 | 11篇 |
畜牧兽医 | 10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生理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生理和产量的变化及生理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及其耐重度水分胁迫的能力和丰水条件下的丰产潜力,选用4个旱地冬小麦品种,在正常供水、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参试品种功能叶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ro、MDA含量随着胁迫的加剧继续增加,而SS含量在中度胁迫下高于重度胁迫;水分胁迫下叶片SS含量增加幅度越大的品种抗旱性越强,Pro和MDA含量增加幅度越小的品种抗旱性越强;陇鉴101和长6878耐重度干旱的能力较好,不论在中度干旱还是严重干旱下都比较稳产,陇鉴386在中度干旱下表现稳产,但严重干旱下产量降幅大,陇鉴101与陇鉴386具有在水分条件较好时获得高产的丰产潜力,长6878在丰水条件下的丰产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83.
兰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配置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兰州市皋兰县城关镇明星村(海拔1 754 m)、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海拔1 879 m)和永登县柳树镇柳树村(海拔2 032 m)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巡天1102、金穗3号和龙源3号)和6个熟期接近的大豆品种(系)(冀豆17、中黄30、齐黄36、陇黄2号、晋豆19和XD2015-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筛选兰州市不同海拔条件下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大豆间作品种,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因生育特性的差异,各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间作玉米品种金穗3号在皋兰、榆中和永登表现均最好,产量平均分别为12 561.8 kg/hm~2、11 954.3 kg/hm~2和11 011.8 kg/hm~2,间作大豆品种晋豆19在皋兰和榆中产量最高,分别为1 941.7 kg/hm~2和1 691.7 kg/hm~2;中黄30和XD2015-6在较高海拔的永登县则表现较好,产量分别是1 523.1、1 505.2 kg/hm~2。综合考虑玉米、大豆适宜机械收获的农艺指标及产值和效益,建议在该区域选用玉米品种金穗3号和大豆品种中黄30或XD2015-6间作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8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而引起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 [1,2 ]。近年来随着人附红细胞体病例的增多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暴发流行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3 ,4]。本试验探索了将用 IHA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以便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较为敏感、特异、实用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样品 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均由本教研室提供 ,被检血清… 相似文献
85.
86.
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大豆套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应用土地当量比、产量当量、产值当量等不同量化指标,对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套作大豆产出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薯豆套作复合群体光合参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作物品质及调查间套作系统中杂草生长状况等,研究马铃薯间套作大豆的生理效应及微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套作大豆的模式(薯/豆)显著提高了日照利用率、≥10℃温度利用率、绿色期降水利用率及地面覆盖期利用率,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单位面积产量间作当量比、产值间作当量比分别为1.53和1.49。由于马铃薯对氮素和钾素吸收量大,而大豆对磷素比较敏感,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养分吸收互补特性,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化肥施用量。马铃薯/大豆连续套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连作障碍;还能降低马铃薯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商品薯率、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马铃薯套作大豆栽培模式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提高土地产出量及可持续利用性的优势,同时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在西北沿黄灌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7.
陇东旱塬区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大豆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豆2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陇东旱塬区3种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播(CK)相比,全膜沟播(FFRF)、半膜沟播(HFRF)和膜侧(PS)种植均能提高0~25 cm土层地温,其中FFRF增温最高;不论干旱年份或平水年份,FFRF和HFRF处理大豆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均显著低于CK;FFRF的荚粒数、百粒重、分枝数最高,HFRF次之,CK最低;FFRF与CK相比,2009年(干旱年份)和2010年(平水年份)平均荚粒数、百粒重、分枝数分别增加5.6%、7.4%和23.8%;2009年和2010年FFRF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5、13.0 kg hm-2mm-1,较露地显著提高,分别提高64.5%、39.8%;FFRF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平水年份达3761 kg hm-2,较对照CK增产31.41%,干旱年份产量为3281 kg hm-2,增产高达41.97%。全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大豆高产田创建。 相似文献
88.
对引进的21个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的生长发育、产量和适应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邯14-34、陇黄3号、晋科6号、中作J13162和石788 5个品种(系)折合产量分别为3 540.00、 3 220.00、3 193.33、3 006.67、2 986.6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分别增产19.86%、9.03%、8.13%、1.81%、1.13%。其中邯14-34在河西灌区属于中熟品种,其他4个品种相对早熟,属于早熟品种。以上5个品种(系)适宜在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89.
轮套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群体生态特性的差异,于2013―2014年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套作和轮作对作物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套作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0%~20.5%和24.3%~38.6%,轮作比单作增加了13.8%和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8.6%~43.7%和20.7%~2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真菌数量较单作分别降低了34.0%~40.6%和13.1%~28.0%,差异显著;套作和单作处理马铃薯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规律。马铃薯根际土壤中,与单作相比,套作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脲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轮套作显著降低了作物土传病害的病情指数,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因此,套作或轮作均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减缓连作障碍,但薯豆套作系统更优于薯豆轮作系统。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