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6篇 | |
综合类 | 59篇 |
农作物 | 11篇 |
畜牧兽医 | 10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及深基坑支护技术对于提升软土地基施工质量、软土区域施工安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民用建筑软土深基坑支护技术为研究的主题,结合软土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民用建筑软土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鲜血压滴标本法结合末梢血液涂片染色法 ,调查了 80条犬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结果 ,犬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 91 2 5 % ;其中具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犬占 1 0 % ,多数为隐性感染。对其中 1 0条阳性犬进行部分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下降 ;嗜酸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略低于正常值 ;白细胞总数升高 ;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有所升高。此外 ,感染犬体温持续偏高 ,食欲略有下降 ,贫血、黄疸症状较轻。未见腹泻、呕吐等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东部近45年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68个站的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累积距平、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近45年来黄土高原东部山西省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气温出现在1999年,次高年出现在1998年,最低出现在1984年,这三年的气温距平均超过了两倍标准差的异常标准;80年代和70年代相比气温还略有降低;仅从距平我们很难较为准确地分析出气温的冷暖时段,而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则清楚地显示出1986年和1996年是该地区近45年气温出现转折的关键两年,以此为界将这一地区45年的气温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段;由于1987-1996年10年气温演变的差别,导致了三类不同演变的站点,突出的是南部的大部分站点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才进入暖期,北部升温高于南部。 相似文献
4.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21个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的生长发育、产量和适应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邯14-34、陇黄3号、晋科6号、中作J13162和石788 5个品种(系)折合产量分别为3 540.00、3 220.00、3 193.33、3 006.67、2 986.6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分别增产19.86%、9.03%、8.13%、1.81%、1.13%。其中邯14-34在河西灌区属于中熟品种,其他4个品种相对早熟,属于早熟品种。以上5个品种(系)适宜在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7.
文章论述了柔性夹具发展现状、夹具的变革趋势等,提出了柔性夹具将成为现代夹具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数控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的令天,柔性夹具应用技术的发展是解决目前加工制造中的瓶颈问题以及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6年在兰州地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效益、肥料利用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单作比较,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显著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单位面积产量较单作提高了1.59倍;水分利用效益为3.20元/m3,较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59.20%和171.19%; N利用效益为71.55元/kg,较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27.02%和73.18%;P2O5利用效益为107.32元/kg,分别增加了24.07%和94.83%;K2O利用效益为134.15元/ kg,分别增加了19.08%和62.36%。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提高土地产出量及可持续利用性的优势,同时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在该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经 6 a 6 代,转育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显性雄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 20 个;近 10 a 来,选育出遗传稳定的冬小麦新品系 33 个;拓建了冬小麦品种及异种属抗病基因资源库,创新了一批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育种基础材料;应用 Ta1 基因采用不完全双裂杂交方式,在陇东地区创建了水旱两大轮综群体、10 个亚组群,经过几轮自然淘汰和人工选择,群体内植株平均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的选择环境下,群体总体抗病水平得到提高;显性核不育基因利用研究与染色体工程技术和常规育种结合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系 T W 951080 和 T W 971123。充分证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用于冬小麦育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育种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