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 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产生高产奶牛是指产奶量在 70 0 0kg以上的奶牛。其特点是机体新陈代谢旺盛 ,饲料采食量大 ,转化率高。因此一头产奶 80 0 0kg/泌乳期的奶牛和一头产奶60 0 0kg/泌乳期的奶牛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大区别。在生产中满足高产奶牛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需要比较容易 ,但是它们的能量需要却不能简单通过谷物饲料来满足 ,尤其是整个泌乳期的前 1 /3阶段。因为产奶高峰要早于采食高峰 ,以致于奶牛不能摄取到足够的能量来维持产奶需要 ,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不足的能量进食量是泌乳初期限制泌乳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反刍动物镁离子饲料营养及其缺乏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营养学已成为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这些主要基础学科的桥梁,其最终目标是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高效生产。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和研究直接关系到整个畜禽水产的养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镁离子在反刍动物的生理功能、需要量、机体吸收和缺乏症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使用不同抗热应激模式的奶牛棚内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的测定,计算相对湿度以及评价奶牛热应激程度,研究三种不同抗热应激模式对奶牛棚内微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模式均具有一定的抗热应激作用,其中使用湿帘为主的模式下的奶牛具有最好的抗热应激效果;使用风扇为主的模式效果其次;隔热草帘效果较差,也有可能受牛棚格局影响所致,为达到较好的防暑降温作用,在使用防暑降温措施时,奶牛棚内的密闭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布氏杆菌病(也称马尔他热)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不同的宿主细胞内生存时,布氏杆菌能建立布氏杆菌小体,从而躲避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本文主要综述了布氏杆菌对不同宿主细胞的侵袭及在胞内运输和复制等生存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选择经产、胎次相同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 瘤胃稳定性脂肪。结果:瘤胃稳定性脂肪对奶牛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牛产奶量显著升高(P<0.05),乳脂率呈上升趋势(P>0.05),但乳蛋白率未见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奶牛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轻度上升(P>0.05),牛奶SCC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补充瘤胃稳定性脂肪可提高产奶量,对于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高产奶牛亚临床酮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春 《兽医导刊》2013,(11):41-43
一、奶牛亚临床酮病的产生研究表明,患有亚临床酮病的牛只每天要比非酮病牛的产奶量减少1到10 L不等,一旦开始泌乳,高产奶牛的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大约是40%,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仅为5%。由于亚临床酮病不容易被发觉,所以往往在牧场的日常管理中遭到忽视。一头患有亚临床酮病牛所带来的损失约为78美元,而且在此情况下增加了奶牛患有临床酮病及皱胃扭转,胎衣不下等疾病的概率。酮病病因涉及的因素很广,且  相似文献   
37.
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于分娩后第15天,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子宫角直径的测量,并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于分娩后第40天,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黏液采样、涂片、染色,镜检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后15d试验组奶牛的子宫颈直径要显著增大(P<0.05),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量(LYM)和中性粒细胞数量(NEU)显著降低(P<0.05).分娩后40 d时,试验组奶牛子宫颈黏液中各评定等级下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率均较对照组奶牛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子宫复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推迟,子宫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8.
日粮添加富硒益生菌对奶牛乳房炎和乳汁体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36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富硒益生茵(selenium-enriched probioties,Se-Pro)组添加108.2 g Se-Pro/头·天,亚硒酸钠(Na2SeO3)组添加5 mg Se/头·天,益生菌(probiotics,Pro)组添加20.8 g Pro/头·天.试验期为产前30 d至产后3个月.于试验第0,30、60、90和120 d,采血样分析全血的Se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于产后第30、60和90 d,采乳样进行乳房炎和体细胞数(SCC)检测.结果显示,Se-Pro组和Na2SeO3组的全血Se含量和G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ro组(P<0.05);Se-Pro组的全血Se含量和GPx活性(第30 d除外)均显著高于Na2SeO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e-Pro组、Na,SeO3组和Pro组的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下降了35%、30%和20%;平均SCC由低到高排序为:Se-Pro组相似文献   
39.
试验选用体况、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新产牛和泌乳高峰牛各6头,分别在第0 d、5 d、10 d测定(估测)各生理阶段奶牛产奶量、饲料采食量和粪尿排放量,同时,采集其饲料、牛奶、粪便和尿样进行N、P、Ca百分含量测定,通过分析饲料、牛奶、粪便和尿中N、P、Ca含量,计算出各泌乳期奶牛N、P、Ca的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表明,新产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7.21%±1.91%、56.08%±8.22%和47.62%±7.47%,表观存留率分别为15.6%±9.70%、12.38%±12.07%和32.5 2%±7.93%;泌乳高峰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6.37%±3.08%、60.15%±8.54%和49.58%±9.89%,表观存留率分别为18.26%±6.35%、23.65%±9.57%和36.56%±10.96%。新产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与泌乳高峰牛对N、P、Ca的表观吸收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N、P、Ca的表观存留率,泌乳高峰牛均高于新产牛。  相似文献   
40.
选择100头健康泌乳初期奶牛,按照产量、泌乳天数、胎次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头,进行植物提取物"NE300"对产奶量和乳成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NE300"作为一种瘤胃调节剂,有促进奶产量、乳脂肪含量、乳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同时有降低乳体细胞数量、乳尿素氮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