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国内近20年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文化景观的内涵特征、研究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综述。阐述了文化景观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内涵及演进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领域的交叉,其内涵随时代不断演变。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探讨了文化景观的基本研究概况,对2000年以来文化景观的主要研究团队和主要传播期刊等进行了定量识别,综述了国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历程。最后归纳了国内的文化景观的主要团队及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foxl3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CR克隆和测序获得了牙鲆foxl3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和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共108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nding frame,ORF) 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Foxl3二级结构包含一个FH (Forkhead)结构域;三级结构则包含20.48%的α螺旋、15.26%的延伸链和64.26%的无规则卷曲,不均匀分布在蛋白多肽链上。比较多种生物Foxl3氨基酸序列发现,牙鲆Foxl3与其他鱼类相似度较高,其中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同源性最高,达到91.97%,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同源性最低,仅为66.27%。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Foxl2相比, Foxl3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说明foxl3的进化速度比foxl2快。亚细胞定位显示,Foxl3细胞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foxl3在牙鲆卵巢中表达量...  相似文献   
63.
<正>水闸是平原地区常见的主要水工建筑物,闸墩部位易出现裂缝,给水闸工程带来危害。一、研究现状水闸主要由底板和闸墩组成,是呈倒T字形"墙板"式水工混凝土结构。闸墩底部受闸底板约束,上部可以自由伸缩。闸墩裂缝为竖直向,两端小,中间大,呈枣核形。裂缝向上开展,位于墩墙中部区域,一般略超过墩高的一半,下部距底板  相似文献   
64.
Pitx2基因被认为是脊椎动物中调节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的关键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探讨牙鲆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是否也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节,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拟在变态的牙鲆的头部组织中克隆编码Pitx2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通过以18s rRNA为内标的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的表达情况。克隆和测序的结果表明Pitx2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也存在基因表达;而半定量的结果表明它的左特异性功能很可能在变态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但是,牙鲆变态期间的右眼移动是否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控,以及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和内脏器官的左右不对称是否拥有相同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对太阳岛风景区自然江河漫滩地的植被进行了调查,初步得出了各群落的基本类型及其优势种类组成,并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结果表明:太阳岛自然植物群落的植物区系属满洲植物区系与达乌里亚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群落类型属山地森林向松嫩草甸草原过渡的森林草原;除了气候因子外,影响植被群落形成的因子主要是地形、土壤与水分; 确定了自然群落演替趋势为沙生系列与湿生系列两大演替,最终的顶级群落分别为榆树疏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柳丛.  相似文献   
66.
张俊玲  万丽婷  王腾 《现代园艺》2023,(11):155-157+72
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河山林草原等特定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和文化信仰中产生并发展的,一旦离开这一生存空间,将成为无根之木。生产方式的变更、居住空间改变、传统文化转型等场域剥离现状,导致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以为继。以鄂伦春族为例,从非遗本体与聚落空间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整理非遗本体结构组成和保护现状,解构非遗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探究鄂伦春传统聚落空间与文化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机制,推动渔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