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张俊丽  刘静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1-12,23
通过在中部干旱带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条件下,阿尔冈金、绿海苜蓿、中苜一号、三得利等4个苜蓿品种的出苗率、株高、产草量、地下根长等指标综合的抗旱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2.
泰妙菌素治疗绵羊肺炎霉形体病,用饮水、拌料饲喂、肌注3种方式,分别按1.2mg/kg、1.1mg/kg、1.0mg/kg体重给药。其疗效均比传统的四环素、土霉素等显著,且肌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3.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关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研究报道很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陕西关中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为:不施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kg·hm-2(T3)、20 000 kg·hm-2(T4),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麦生育期定期采样(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T4最高,T2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T4>T3>T2>T1>CK;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处理T1最高,T4和CK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T4>T3>T2>T1>CK.综合来看,在上述研究条件下,生物炭高施用量比低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但在生物炭低施用量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4.
试验选同一玉米品种、地块,分别制作全株玉米青贮、玉米黄贮、玉米秸秆,利用尼龙袋试验研究其对肉牛瘤胃降解规律,为其在生产中有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DM)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有效降解率(ERD)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黄贮粗蛋白(CP)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和...  相似文献   
105.
鸵鸟新城疫病毒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某鸵鸟养殖场发病死亡的鸵鸟肝脏和脾脏用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新城疫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及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6.
107.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紫花苜蓿耐盐碱性的鉴定方法和耐盐碱苜蓿育种研究进程,并展开讨论。在开展紫花苜蓿耐盐碱鉴定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栽培条件及引种目标进行;在育种过程中建议在传统育种方法中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加快紫花苜蓿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108.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是蛋鸡养殖业中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就笼养蛋鸡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根据不同病情给出了综合治疗方法,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畜牧兽医工作者防治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解决灌区秸秆还田小麦出现的缺苗断垄、黄苗死苗、病害加重、成熟期倒伏等问题,本试验以当地常规管理技术为对照,探讨秸秆还田和灌溉因素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交互影响,为当地灌区小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借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S0—秸秆不还田,SR—秸秆还田;副区设I0—抽穗期不灌水,IH—抽穗期灌水。共设S0I0、S0IH、SRI0、SRIH 4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结果显示:SR处理较S0处理小麦出苗率平均值降低14.9%~20.2%;SR处理小麦苗期个体生长发育较好;处理组合SRIH较处理组合S0IH、S0I0、SRI0分别增产8.0%、19.9%、24.0%;成熟期株高IH处理高于I0处理8.9~9.6 cm,SR处理较S0处理平均高1.3 cm;处理组合SRIH倒伏率较处理组合S0IH、S0I0、SRI0分别增加18.6%、39.3%、39.3%;还田小麦枯白穗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0.
许多农民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用药误区,以致造成成本提高、药效不稳、产生药害等不良后果. 一、重药防轻综合防治 好多人对于病虫害防治,希望喷施农药是万能的一用就"搞定"一切,其实并非如此.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是最高效、科学、合理的方法.例如,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虽然多年来不断有各种"专治"腐烂病的药剂,果农用来用去往往是今年的病斑刮治了,也看似治愈了,但第二年新的病斑在其相邻部位又出来了!是药剂有问题吗?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