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6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婷  宋爱颖  张世杰 《杂草科学》2011,(4):42-43,57
不同密度的早熟禾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禾密度在20株/m2以下时,对小麦产量无影响;小麦产量损失率与早熟禾密度的最佳回归模型为韦布尔函数y=29.592 6×{1-exp[-(x-36.190 5)/644.682 8]0.843 597}。早熟禾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3.42%,防除阈值为89.9株/m2。  相似文献   
12.
冷冻精液具有高度发挥优良种公畜的利用率,不受时间、地区限制,不受种公畜寿命限制,能同时给多头母畜输精,节省饲料、劳力,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我站研究试制关中驴冻精,并已在生产上应用,现将工艺流程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世杰 《畜牧与兽医》1992,24(6):271-271
<正> 1 阴道触摸法在阴道触摸前,用温水毛巾擦洗干净受检畜外阴部,同时指甲剪秃磨光,戴上乳胶手套,用2%来苏儿溶液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时才能进行触检。1.1 色泽鉴别法用手分开阴唇,先观察内壁的颜色,一般呈暗红色,无光泽,阴唇呈绉缩形时为妊娠  相似文献   
14.
<正> 礼县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山区,高寒阴湿,36个乡镇中有14个为重点扶贫。全县有草场3.2万亩。1990年底有大牲畜14.4万头,其中牛6.85万头,占47.5%,能繁母牛2.97万头。商品牛销路广阔,但长期来对本地黄牛缺乏改良计划,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期,确定黄牛改良方向,引进秦川牛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土种黄牛。在川坝地区的秦杂后代生长发育好,但在高寒阴湿山区繁殖的秦杂后代适应性差。怕冷,怕爬山,不适放牧,山区群众喜养犏牛,不喜秦川牛。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紫椴的生态生物特性,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紫椴造林经验,探讨了造林技术要点,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圣诞宝贝’是以‘圣诞红’为母本,以‘歉意’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二倍体晚花品种,花期7—8月,花葶高72 cm,花径11 cm,花量极大,花色鲜艳,香味怡人。萱草‘火流星’是以‘萨米罗素’为母本,以‘秋红’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二倍体中晚花品种,花期6—7月,花葶高65 cm,花径9 cm,花量极大,花色亮丽、花形为规则的五角星形。  相似文献   
17.
阐述烟粉虱分布区域、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等,根据调查、试验,分析了该虫害的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中国野生种数量稀少(11株),仅分布于海南的陵水大墩村和三亚铁炉港两地。前期研究表明红榄李种群存在严重的繁育障碍,无法实现自然更新,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若不及时加以人工辅育,红榄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灭绝的真红树植物。为挽救红榄李种质资源,项目组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实验、种子萌发实验以及幼苗养护技术的系统研究在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的基础上成功繁育了500株红榄李幼苗。将萌发的种子回播于红榄李原生地(三亚铁炉港)得到了红榄李幼树(株高2 m)。研究成果为红榄李后期的引种回归实验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叶面施硅时期对冬小麦镉铅砷累积的阻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生长时期冬小麦进行叶面施硅处理,对比了冬小麦产量、籽粒及秸秆中镉(Cd)、铅(Pb)、砷(As)含量,以期筛选出最佳的叶面施硅时期。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叶面施硅均可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P0.05),增产11.9%~18.57%;冬小麦籽粒中Cd(0.033~0.051 mg/kg)、Pb(0.069~0.177mg/kg)和As(0.046~0.062 mg/kg)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污染物安全限值(GB 2762—2012);从小麦籽粒中Cd、Pb、As的含量来看,拔节期施硅2次及拔节期-灌浆期各施硅1次,冬小麦籽粒中Cd、P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其中Cd含量分别降低20.00%和31.03%,Pb含量分别降低25.83%和31.79%;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及拔节期-抽穗期各施硅1次可降低籽粒中As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0.14%和20.23%;小麦秸秆中Cd、Pb、As含量显示,拔节期施硅2次可降低冬小麦秸秆中Cd、Pb、As含量,降幅分别为13.73,13.87%和19.04%。冬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Cd、Pb、As含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拔节期施硅2次为冬小麦籽粒、秸秆中Cd、Pb、As低含量类群。研究表明,冬小麦拔节期叶面施硅2次为最佳的叶面施硅时期,可为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冬小麦可食部位重金属的累积量提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萧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病的发生原因,进而提出了防治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