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篇
  39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1.
以黄土高原中北部丘陵沟壑区至风沙滩区这一特殊的过渡区域为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植被恢复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具有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受控于降水的地带性格局,越向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越不稳定;(2)不同植被类型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林地含水量较低,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土壤干层广泛发育.草地水分的变异程度小于林地,其土壤水分较为稳定;(3)榆林样点位于古湖盆滩地的环境条件下,其土壤含水量较高,超过了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恢复过程中,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是不可取的,应以草地建设为主,在某些特殊的古湖盆地质条件下,可进行部分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92.
方兰  延军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48-152,166
利用1961~2010年榆林市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榆林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通过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气候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榆林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显著;降水量年际波动剧烈而总体变化趋势不大;de Martonne干燥度呈现下降趋势。气候生产力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与气候生产力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榆林年均气温上升1℃、年降水量上升1 mm时,榆林气候生产力将上升21.5 kg/(hm2.a)。  相似文献   
93.
尚宇  延军平  周正朝  魏丽  张良  茹显军  杨露萍  苟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4-13015,13122
利用1961~2010年延安市的降水日值资料,对延安市的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汛期(5~9月)降水量对当地年降水起决定性作用。延安市汛期极端强降水日阈值为32.6 mm,极端强降水量以10.65 mm/10a的趋势下降;延安汛期相对阈值(R95p和R90p)表现出相近的变化,呈弱减小趋势;绝对阈值(R25mm和R50mm)两者的变化与R95p和R90p相近。进入21世纪后,汛期降水量有所回升,极端强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加趋势,但极端降水日数、暴雨日数趋于减少,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延安市汛期降水越来越集中,旱涝灾害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已有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渭南气象资料和棉花单产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建立气候变化适应度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1)渭南1980—2009年气候有暖干化趋势,对当地的棉花生产有利;在此趋势下,气温(4—10月)和降水(9—10月)较30 a年平均值每升高1℃或每减少10 mm,渭南棉花单产分别增加241 kg/hm2和13 kg/hm2。(2)在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能力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渭南的农业气候适应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62.5%增加到21世纪初10 a的93.72%,变差系数由83.7%减小为6.3%;可见渭南的农业气候变化适应度呈现明显的逐年代增加趋势,且波动性也逐渐降低。(3)技术进步对人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作用,渭南的棉花种植已经能较强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5.
以唐庄镇岗槽村为例,运用文献查阅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对该村农业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岗槽村面临的主要农业环境问题是秸秆的弃置与焚烧、生活垃圾在田间处理不当;该村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解决好农业环境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解决对策,包括农作物秸秆的污染控制,生活垃圾处理,政府政策引导,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96.
新疆旱涝气候的南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0—2014年新疆地区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计算得到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确定了各站的旱涝等级,探索新疆气象旱涝的南北差异性。研究表明:1在干旱严重程度上,南北差异不大,南疆略大于北疆;2在雨涝严重程度上,南北差异大,北疆的严重程度大于南疆;3从整体上看,新疆呈现出由旱转涝的趋势;4在季节性旱涝中,南北疆的冬涝最为严重,南疆的冬旱和北疆的夏旱最为严重。从整体上看,新疆旱涝气候的南北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雨涝严重程度上,北疆大于南疆。  相似文献   
97.
基于PSR模型的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和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系统评价宁夏地区1986—2012年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特征。[结果](1)1986—2012年,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呈波动增加趋势,需加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的力度。伴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未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2)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状态得分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3)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响应得分呈增加趋势,说明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投入水平提高;在相关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4)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近27a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98.
依据宁夏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实测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法、Z指数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马尔科夫模型对宁夏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和旱涝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近52a来宁夏地区气候经历了冷湿—暖湿—暖干的转变,气温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0.36℃/10a),远高于西部平均变暖率(0.2℃/10a);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9.94mm/10a。(2)旱涝灾害发生频次与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20世纪60—80年代中期气温变化不明显,旱涝趋势稳定;80年代中期到2006年气温大幅上升,旱涝灾害同步增加;2006—2012年增温趋势有所减缓,旱涝灾害相应减少。(3)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5a的旱涝状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3—2017年该地区降水处于"正常"的概率较大。在气候暖干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宁夏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99.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内气象站点近52 a气温与降水资料,研究了工程建设前后该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2 a工程区增温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为0.346℃/10 a; 1960-1977年为相对低温期,1978-1995年气温逐渐上升,建设后期1996-2011年气温显著增高;增温趋势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显著升温区主要分布在工程区北部内蒙古高原、松嫩平原和吉林西部平原。(2)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3.554 mm/10 a;建设之前降水偏少,建设初期有所增加,1996年以来又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变化东西差异明显,东部除嫩江平原、内蒙古阴山地区降水增多外,其他地区普遍减少,而西部大部降水呈增加趋势。(3)工程区气候变化空间差异明显,暖湿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阿勒泰地区、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内蒙古阴山地区、河套平原和松嫩平原,而其他地区如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区、辽嫩平原则暖干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0.
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时空分布及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南省59a的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河南省的气候生产力,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河南省未来12a的粮食潜力进行预测.研究表明:59a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1955年为气候生产力的突变年份;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豫南的气候生产力增速最快,稳定性最大;气候变暖对干河南农业生产是有利的,河南省粮食单产量仍有40%-45%的生产潜力,未来12a粮食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可达8740.8082×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