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61.
通过对高粱茎秆抗倒伏性状(株高、茎粗、地上部重、根重、重心高度、抗折力及茎秆机械强度)的测定,提出高粱倒伏系数评价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得出抗折力与倒伏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和地上部重对倒伏系数影响最大,地上部重通过抗折力对倒伏系数的间接作用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倒伏系数来评价高梁的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生产中应该选用茎秆抗折力大、粗壮、根系发达的品种。  相似文献   
62.
新疆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lu-A3、Glu-B3位点上的17个STS标记检测了185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以Glu-A3c、Glu-B3a和Glu-B3j亚基为主,其分布频率分别为64.86%、22.70%和17.84%。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在Glu-A3位点上均以Glu-A3c亚基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63.30%和67.11%;在Glu-B3位点上,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分别以Glu-B3j和Glu-B3a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22.02%和26.32%。新疆冬、春小麦农家品种亚基类型较少,冬小麦农家品种仅有5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i为主),春小麦农家品种有10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d为主)。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亚基类型丰富,冬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i为主,分布频率为12.84%和6.42%;春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为主,分布频率为17.11%和6.58%。冬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45.87%和18.35%;春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a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36.84%和18.42%。  相似文献   
63.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对内蒙古首个甜高粱品种通甜1号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冠层结构性状、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内,群体叶面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后高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低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较为缓慢。整个生育期内以密度为9.0万株·hm~(-2),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各器官的同化物分配量最高,有利于生物产量的积累。高密度冠层顶部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叶片相对挺直。  相似文献   
64.
通杂126属于酿造型高粱杂交品种,由内蒙古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育成,于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酿造品质好、丰产性和稳产性强、抗旱、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宜在赤峰市、通辽市等中早熟高粱种植区春季种植。对通杂126的特征特性及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的配套栽培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农民选种及种植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新疆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间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利用稳定不育系8份,恢复力强的恢复系9份,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8×9)设计配制72个F1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再根据亲本性状和一般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三系小麦杂交组合中普遍存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针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择,双亲之一一般配合力(GCA)或双亲GCA之和为正值且相对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中亲优势与父本和母本GCA值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和母本的GCA相关性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相关性。针对6个性状的GCA效应值和性状表型值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配合力距离远的亲本组配可能出现强优势杂交组合的几率较大,性状表型值距离较远的两个亲本同一性状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将17个亲本划分为4个和5个类群,为后续AL型杂交小麦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的品质和生长性状,以冬黑麦、早熟燕麦、大麦、小黑麦、燕麦、光叶紫花笤、蓝箭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鲜干比,通过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冬黑麦生育期达288 d,冬黑麦鲜草产量在6月28日达最大值,为3 994.6 kg/亩,其鲜干比最大值在6月 5日。小黑麦及小黑麦混种模式的粗蛋白、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燕麦+豌豆饲草混种模式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较冬黑麦分别低10.9%、14.0%。相对饲草品质最高的是小黑麦+蓝箭3号,RFQ值为160,其次是燕麦+蓝箭3号,RFQ值为153。冬黑麦生物产量和饲草品质均较高,在东北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穗长在决定小麦穗的构造和产量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挖掘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小麦穗长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并解析其遗传效应,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突变体msf和川农16构建的198份F6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MC群体)作为研究材料,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生长季,在四川温江区、崇州市和雅安市(2021WJ、2022WJ、2021CZ、2022CZ和2021YA)进行试验,对5个环境下的穗长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基于16K SNP芯片构建的高质量遗传连锁图谱对穗长性状位点进行定位。另外,根据穗长主效QTL侧翼标记的基因型分析主效位点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从而评估其对产量提升的潜力。【结果】共鉴定到14个控制穗长发育的QTL,主要分布在1A(1个)、1B(1个)、2B(1个)、3D(3个)、4A(1个)、4D(2个)、5A(1个)、5B(1个)、7A(1个)、7B(1个)和7D(1个)染色体。其中,QSl.sau.1A在4个环境及最佳线性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