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幼蛙 幼蛙是指变态后的当年幼蛙。在变态蝌蚪进圈前要用lppm的漂白粉全场消毒。变态幼蛙开始7—8天不进食,在变态池周围活动,要注意保温保湿,池边放一些玉米秆等杂物,利于幼蛙上岸活动,减少落水死蛙现象。要合理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两栖性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完全的陆地生活。林蛙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  相似文献   
13.
2013—2015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林区对紫貂(Martes zibellin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通过大兴安岭紫貂冬季对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距离、距道路距离、距针叶林距离、距阔叶林距离、距混交林距离、距灌木距离、距沼泽距离、距居民点距离、隐蔽级、郁闭度、雪深、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共16种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发现新林林区冬季紫貂更偏爱海拔较高、距离水源较近、距离道路和居民点较远、距离混交林较近、郁闭度更高的生境。通过对生境因子进行逻辑斯蒂回归筛选,建立了紫貂生境选择的资源选择函数模型,该模型的选取变量也支持了海拔、距道路距离、距水源距离的差异。这表明该林区紫貂偏爱海拔较高的生境,活动在水源较近的区域,回避人为干扰,选择郁闭度较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4.
1病虫害及其类型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可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林木病害有4种类型。侵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鹿茸和伪劣鹿茸近红外光谱的分析,选取信息量丰富的7000~4500cm-1区段的光谱作为分析对象,用PCA结合Fisher识别法建立针对鹿茸真伪的识别函数,实现了对鹿茸真伪的准确识别,其中定标集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3%,外部鹿茸样本验证集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5%。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野生动物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跨行业的、产值巨大的特殊产业,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的特色高效农业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产业化建设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我  相似文献   
17.
貉原产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凡在北纬30°以北地区都可以饲养。纬度较高地区所产貉皮质量优于纬度较低地区的貉皮质量,为保证貉皮质量应尽量从高纬度(40°以北)地区引种,最好每年都要引进一部分新种,更新血缘,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13~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等技术,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共布设71条长约2~4 km样线、调查313个10 m×10 m样方、1 489个2 m×2 m样方、共收集117份粪便,373个驼鹿出现点数据。利用驼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等22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深冬时期根河地区驼鹿冬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驼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2,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驼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道路距离、距火烧迹地距离、距农田距离、海拔、柳、距沼泽距离、距人为活动点距离、距灌丛距离。驼鹿的适宜生境在根河地区呈现连续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从植被类型上看,适宜生境大部分分布于针叶林,且适宜生境的面积为1 155.8 km^2,约占根河研究区总面积的25.6%。  相似文献   
19.
蝌蚪的饲养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当前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造成蝌蚪大量死亡,有的全场毁灭。主要原因是食物严重不足,供水污染,水中溶氧缺泛,放养密度过大,病害严重。因此,要养好蝌蚪须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1合理放养密度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人3~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技术在黑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麦( L.)作为小麦的近缘植物, 是改良小麦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重要基因源。分子标记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极具价值的一种研究工具已被广泛用于黑麦研究。本文论述了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黑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有益基因定位和黑麦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该技术在黑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