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423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209篇
  337篇
综合类   2034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151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在9个水稻品种上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若虫期的存活率和成虫期的产卵量及产卵量的日分布规律上,对若虫的发育速率和成虫的寿命影响不明显。各生物学参数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表现不一致,说明水稻的抗褐飞虱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992.
993.
龙脑樟矮林作业技术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龙脑樟是樟树中新发现的一个化学模型,是提取天然冰片的理想原料。简要介绍了龙脑樟的矮林作业技术,以及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施肥量、不同采割时间和不同采割方式的龙脑樟矮林作业的经济效益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适生的立地条件下,龙脑樟矮林作业年产值达8.2万元/hm^2,利税达6.2万元/hm^2。  相似文献   
994.
枸杞的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食用、药用、美容保健、保持水土、“三料”等方面论述了枸杞的实用价值,介绍了枸杞在育苗、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展现出栽培利用枸杞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检测牧草对粤北南雄红壤地种植的耐受性,以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菊苣Cichorium intybus、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和晚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6种牧草为试验材料,在广东南雄红壤地试验种植,测定种植一年后土壤的容重、孔隙度、 pH、有机质、电导率等土壤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牧草对土壤结构变化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种植牧草后,土壤的pH值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其中菊苣使土壤pH值提升了0.54,电导率较对照组增加了30.1μs/cm;(2)木豆对土壤容重影响最大,降幅达16.3%,而山毛豆和象草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富集;(3)山毛豆、木豆、菊苣和晚熟狼尾草均有效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并且使得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由种植前的25.96%提升至30.17%~43.39%;(4)6种牧草与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结构变化对牧草有影响,同时不同牧草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相似文献   
998.
调查发现河北省安国市丹参生产区发生一种丹参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开展了丹参新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丹参病株中分离并单孢纯化获得15个真菌分离物.柯赫氏法则证明这15个真菌分离物可造成丹参组培苗表现与田间病株相似症状,并分离获得了与丹参病株初分离物菌落形态相同的真菌菌株.显微观察发现1...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的维管植物的情况,笔者于2019年8月对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和来源类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上共有维管植物有48科145属176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渚碧岛有45科131属156种,永暑岛有41科94属105种,与2012年的调查记录比较,植物数量和植物多样性均有大量增加。根据西沙群岛植被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来源类型,结合2018年调查美济岛的情况,提出合适南沙岛礁植物的引种策略,为保持岛礁植物群落生态平衡、绿化美化南海岛礁促进军民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辣木的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木分生组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取材部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辣木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辣木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辣木新枝茎尖为最佳取材部位,用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 h,再用4%纤维素酶和5%果胶酶混合物酶解4 h,制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佳。核型分析表明,辣木染色体属于小染色体,有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n=28m,属于1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60.29%,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辣木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