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423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209篇
  338篇
综合类   2040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152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化肥与农家肥混用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化肥与农家肥混合用,可以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化肥的特点是养分较单一,单项或少项元素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农家肥大多养分种类丰富全面,但有效营养成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兼顾肥力的长效供应和作物对肥力的既时应用问题,两者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黑土农田冻结-融化期土壤剖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为冻融作用程度量化分析和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2015—2018年黑龙江省宾州河流域典型农地2 m土壤剖面11月至翌年4月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以及气温数据,分析了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确定土壤冻结与融化过程中耕层土壤冻融循环次数。[结果] 11月至翌年2月的冻结期,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4月份土壤温度梯度发生反向改变,当土壤完全消融后,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80 cm。研究结果还表明,0—6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均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而80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均与气温呈负相关。[结论]研究区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分别呈单向冻结和双向融化现象,冻融循环主要发生在农地耕层0—20 cm土层,其年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12次和7次,为设计黑土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3.
日光温室土墙传热特性及轻简化路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减小日光温室土墙厚度,该研究在分析土墙温度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墙轻简化路径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测试分析,土墙可划分为用于储蓄热量的蓄热层和防止热量从蓄热层向室外方向流失的保温层。土墙86.9%的部分为保温层。模拟结果表明使用由47 cm厚夯土和7 cm厚聚苯板(热阻等于3.13 m厚夯土保温层)构成的复合墙在夜间的放热量与3.6 m厚土墙相近。使用保温材料替代夯土保温层来减薄土墙在理论上可行。另外,根据模拟,当土壤20 cm深处温度提高至23℃后,土壤供热量可超过测试条件下土壤和土墙放热量总和。为此,土墙在理论上可通过以下2条途径实现轻简化:1)使用保温材料建造墙体保温层;2)使用土壤蓄热替代墙体蓄热。  相似文献   
164.
土壤裂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裂隙的发育是土壤自身内在属性在外界条件变化时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息息相关,对农田水肥蓄积、坡体稳定、地下水污染等的危害很大。本文首先阐释了土壤裂隙的内涵及其与孔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后从形成机制的角度对土壤裂隙进行了分类,并归纳总结了水平裂隙和垂直裂隙的描述方式及裂隙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对干缩裂隙发育的外因及内因做了较深入的讨论,最后对土壤裂隙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土壤裂隙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5.
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的固沙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沙障作为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干旱沙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流动沙丘上布设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能阻截近地面风沙流和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良好的固沙效益。和黏土沙障、麦草方格沙障、塑料网方格沙障相比,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具有材料运输方便、操作技术简单、投入成本低、防护时效长、便于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6.
随机气候生成器CLIGEN模型可以为当前一些综合模型所需要的气象资料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检验CLIGEN在四川紫色土地区的适用性,以CLIGEN模型为研究平台,根据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实验站1987~2002年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及在全美范围内选择参照站点得到的其他气象因子,利用CLIGEN模型分别模拟出遂宁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结果证明用所选的3个参证站点,利用CLIEGN模拟出来的降水、气温在数值上和年内的分布上均与实测值较为符合,选择模型有效系数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评价指标,作为3个站点最优选择的指标,最终选择CENTERVILLE站点为最优参证站,CEN-TERVILLE站点的模拟月平均降雨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对平均绝对值(MAPE)分别为7.15%,7.03%和6.17%,而有效系数分别为0.996 2,0.926 6和0.995 7,从而确定了CLIGEN模型在遂宁紫色土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7.
库区消落带植被生境构筑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水库消落带内为植物生长构筑适合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是消落带植被恢复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对水库消落带的形成特征及其植被生境状况的研究,运用恢复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确立了库区消落带植被生境构筑技术的概念;并结合清江隔河岩水库消落带植被修复的现场试验,提出了库区消落带植被生境构筑的三种方法,即PEB防冲刷基材生态护坡技术、防冲刷生态型护坡构件、燕窝植生穴。结合具体地质地理条件,三种方法可以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8.
以溪洛渡地区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为背景,结合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了植被基材各成分对其酸碱性、抗侵蚀性及固、液、气三相分布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施工验证,确定出了溪洛渡地区最适宜的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比为自然土壤与腐殖质体积比3∶1、水泥与添加剂体积比2∶1,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混合植物种子配方为根茎羊茅、狗牙根、紫花苜蓿、东非狼尾草等外购草种配合本地草种,同时扦插本地藤本植物。此结果可以在溪洛渡地区的边坡生态修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9.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世界主要国家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有机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和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集成;有机农业生产生态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确定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提取方案。本研究主要采用反复冷沉淀法、经典冷沉淀法、冷乙醇法、硫酸铵沉淀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法对猪抗凝全血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提取;以单次血液处理量、制备流程耗时、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是否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和所得纤维蛋白原的纯度为考察指标,确定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提取方案。结果表明:反复冷沉淀法与经典冷沉淀法相比可以明显提高提取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化学法相比,全程均采用物理方法,无需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不存在化学制剂回收问题,纤维蛋白原纯度较高,提取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符合外用纤维蛋白原质量标准。对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反复冷沉淀法是最佳的纤维蛋白原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