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4篇
  49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牧交错带典型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畜牧业在农牧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禁牧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于2001年11月成为禁牧试点县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在对69户农牧户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从劳动力用工、物质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对禁牧前后畜牧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计算羔羊出栏、成羊出栏、毛(绒)、当年羔羊增值等收益得出每只羊的年收益,对比发现,畜牧业经营方式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殖的转变使畜牧养殖的投入产出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净收益短期内呈现下降趋势,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及生态恢复成果保护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42.
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阐明了水分状况与苜蓿生长特性的关系.(1)在苜蓿整个生育期中,各处理的叶面积从分枝期到盛花期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先升后降;不同灌溉量对茎叶比产生的作用不明显;不同生育期苜蓿的植株高度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高.(2)现蕾期前后是苜蓿鲜生物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现蕾期进行合理灌溉,对苜蓿叶面积、植株高度和产量的提高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3.
基于宁夏3个试验点的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APSIM模型在宁夏半干旱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根据试验条件建立相应模型,通过“试错法”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实现参数的本地化;并运用多个检验统计指标验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含水量及其分别在同心和银川试验点的生育期和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模拟值和实测值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1.00,D值均为0.99,NRMSE分别为2.4%和7.8%;干草产量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和0.98,D值均为0.99,NRMSE分别为7.1%和9.3%。模拟值比实测值平均高估了7.1%;土壤含水量整体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决定系数R2为0.82,D为0.85,NRMSE为10%,模拟值比实测值平均高估了10.1%。产量的高估很有可能与水分的高估相关,需要更详细的测量田间试验数据,改善模型土壤参数描述,提高模型预测准确度。校准后的APSIM模型在宁夏半干旱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用于指导该区半干旱区苜蓿生产及栽培措施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44.
围栏封育和放牧对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围栏封育和围栏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寻找荒漠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出路,本试验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选取3对封育围栏与放牧围栏,对封育围栏和相邻放牧围栏的本底条件一致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样带采用样线法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灰钙土上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风沙土上以一、二年生菊科为优势群落。封育围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稳定状态,而放牧围栏群落还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初期。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灰钙土上植物的生长量显著高于风沙土。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的荒漠草原,封育禁牧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结构,但不能显著增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风沙土上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围栏放牧,围栏封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5.
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水分入渗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在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选取分布较广的灰钙土、风沙土和基岩风化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环法测定其入渗过程,分析并比较三者的入渗特征,利用模型拟合土壤入渗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3种类型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0~5min入渗速率急剧下降阶段,5~10min入渗速率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及30min后入渗速率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对不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及60min累积入渗量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土壤类型的入渗特征存在差异,风沙土的入渗性能最好,基岩风化残积土次之,灰钙土入渗性能最差,原因是由于不同土壤结构的差异所导致。各土壤类型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土壤的机械组成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利用4种土壤入渗模型拟合不同类型土壤的入渗过程,通用经验模型更适宜于描述研究区内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6.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蒿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蒿属植物相关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研究方面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86-2016年间收录的有关蒿属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信息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蒿属植物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榜首,其次为美国,但在国际合作水平来看,美国的合作贡献最大,与中国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是英国。中国科学院占据总发文量、一作总数和一作被引次数的首位,香港大学在总被引用次数和一作被引次数方面排名最高。该研究方面发文的主要期刊有Planta Medica,Phyto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平均被引次数最高的是顶级期刊Nature。从学科分布来看,植物科学、化学和药理学/配药学位居相关研究的前三;从类别来看,理学占排名前10学科的50%;从科学层次来看,基础和技术科学占比较大,工程科学的相关发文量有待提高。香港大学的Sy在黄蒿提取物方面的系列研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Marco和北京大学Wen两位学者的相关研究被引频次较高。在研究前沿趋势方面,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医药用途方面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7.
为寻求来源丰富的柠条资源多元化利用途径,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地区,以普通玉米品种(‘甘农118’)为试验材料,监测柠条不同还田方式[柠条粉(CP)、羊粪(SM)、菌料(FM)]及在配施钾肥[柠条粉+钾肥(CP+K)、羊粪+钾肥(SM+K)、菌料+钾肥(FM+K)]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生长特性、光合特性,计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柠条不同还田方式下不同处理间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在玉米生长中后期(8月20日-9月27日)配施钾肥处理20~10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要高于未配施处理。不同处理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值随生育期的变化总体呈降低趋势,与胞间CO_2体积分数相反。在玉米生长一定时期后,配施钾肥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高于与其对应的未配施钾肥处理(P0.05),但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未达到显著差异。CP和CP+K处理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因此建议不采取该种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48.
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通过第2茬苜蓿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鲜草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表明土壤贮水利用率的可调控幅度不是很大;适量灌溉的W3处理(灌水6次,灌水量100 mm)的灌水量、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分别为42.6%、45.67%和11.73%,灌水量多的W6处理(灌水6次,灌水量210 mm)分别为76.43%、39.01%和-15.44%,与W6处理相比,W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灌水量均为100 mm的条件下,W3处理的耗水量显著高于W2处理(灌水3次),W3处理的耗水模式与苜蓿需水规律相吻合,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9.
以荒漠草原人工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灌丛为对象,研究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对两类形态灌丛(健康组和退化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冠层截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试验期间共观测到有效降雨33次,以中小降雨事件为主,总降雨量为251mm,次平均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分别为7.6mm和1.14mm·h^-1,其中降雨量<2mm,降雨强度<1mm·h^-1的降雨事件出现次数最多。②健康组和退化组中间锦鸡儿平均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和冠层截留率分别为66.7%、8.5%、24.8%和75.4%、8.7%、16.0%,两类形态灌丛之间穿透雨和截留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两类形态灌丛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截留量与降雨量成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关系,且其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和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成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关系。灌丛形态退化显著改变了冠层降雨再分配格局,冠层截留显著降低,穿透雨显著增加,潜在提高了降水对土壤水分的直接补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工中间锦鸡儿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