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98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58篇
  110篇
综合类   704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375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和肥料利用率低限制着生产优质苹果。国外通常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来克服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其硬件设施要求高,投资大,短期内在我国难以推广。近年来我国采用的根际注射施肥可利用施肥枪将肥料溶液直接注入根际土壤中,施肥成本低且技术简单。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果园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9年生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尿素标记肥料去向,最后通过MAT-251质谱计测15N丰度,得出果树各器官和土壤的肥料利用率。同时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标记叶片的SPAD值,用浸以磷酸甘油溶液的海绵进行田间原位测定,得到土壤氨挥发的量,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的N2O逸失量。综合对比分析黄土高原传统环状开沟撒施肥与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吸收利用氮素、肥料氮在土壤中残留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苹果园根际注射施肥的优越性体现在:1)施肥后一个月内,果园土壤的气态氮素损失发生变化,根际注射施肥比传统环状开沟施肥的氨挥发总量低54.9%,同时N2O的排放通量低5.0%。2)根际注射施肥后,促进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范围,扩大了根系肥水吸收容积,叶片和果实吸收的肥料氮比例(Ndff%)在整个生长季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生长季末期,根际注射施肥的整株氮素当季吸收率为53.04%,比环状开沟施肥提高12.25个百分点,表明根际注射施肥有利于氮素更快地被吸收利用,显著提高苹果树的氮素当季利用率。3)生长季末,在0—60 cm土层内,根际注射施肥的土壤氮素残留率为36.55%,而环状开沟施肥为43.1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4)在整个生长季内,根际注射施肥处理下的树体新梢叶片内叶绿素含量(SPAD)值一直高于环状开沟施肥。根际注射施肥能提高苹果单株产量和单果重,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环状开沟施肥处理提高了3.8%和19.7%。【结论】黄土高原地区推广的果树根际注射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苹果树体氮素的利用率,降低了土壤中的氮素残留。此外注射施肥的深度、注射量、密度和时间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养分需要随时调整,使水肥在土壤中均匀分布,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施肥时挖坑作业对浅土层吸收根的损伤,降低劳动力成本。综合来看,根际注射施肥是提高黄土高原区旱地苹果树肥水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2.
为了减少干燥后荷花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劣变,该研究选用可真空和避光的包装材料,分别研究了30 d贮藏过程中温度(4、20、30℃)、光照(避光、非避光)和氧气(真空、常压)对荷花粉黄色度值(b*值)、过氧化氢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苯巴比妥酸反应底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变化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零阶和一阶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荷花粉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具有显著影响。在避光真空包装条件下,温度为20和30℃贮藏30 d,与4℃贮藏条件相比,荷花粉黄色度值显著降低(P0.05),POV值和TBArs值显著上升(P0.05);贮藏温度为4℃,真空包装贮藏发现,光照对荷花粉POV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明显加快了脂质氧化的传播速度,非避光条件下贮藏30 d,TBArs值上升了7.42 mg/kg;零阶模型可较好的预测荷花粉贮藏过程中脂质TBArs值的变化,一阶模型可较好的预测荷花粉贮藏过程中黄色度和脂质POV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脱水后荷花粉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规律的探索及贮藏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月季切花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月季切花品种进行了贮藏前不同处理和不同贮藏方式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1)月季切花的耐贮性与品种有关,4个品种中以红衣主教的耐贮性最好,金红最差。(2)不同的贮前处理对不同品种的贮藏效果不同。卡罗拉和红衣主教以“预冷 吸预处液 薄膜包装 乙烯吸收剂 CO2吸收剂”的贮藏效果最好;金红以“预冷 吸预处液 冷库中清水湿藏”的贮藏效果最好;白主教以“预冷 吸预处液 乙烯吸收剂”贮藏效果最好。(3)聚乙烯膜密封包装是月季切花干藏的关键措施。(4)月季切花的贮藏是一项综合技术,包括采收、整理分级、包装、预冷、保鲜剂处理、贮藏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有可能给切花质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4.
金叶女贞褐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明确引起金叶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素馨生棒孢(Corynespora jasminiicolaMeenu,Kharwar&;Bhartiya),并描述了其病原菌形态特征。该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用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该菌可侵染菜豆和豇豆,不侵染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  相似文献   
75.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桂皮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正交实验探索桂皮提取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较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桂皮与乙醇溶液比i:16(g/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h,总黄酮得率为1.27%。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一、全球化的兴起 经济全球化最早出现于1870年,由于运输技术的进步,如蒸汽轮船、火车、冷藏设备的发明,运输费用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大幅度提高,全球化出现第一次高峰,1913年之后由于战争及随后的经济萧条而中断;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出现了第二次高潮,1948-1997年,世界年均产值增加3.8%,而货物贸易年均增加6%。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是在本世纪80年代未,不仅货物贸易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目前已占到贸易总量的25%。随着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加快,世界经济越来越  相似文献   
78.
内燃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内燃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类型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79.
l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 1.1物理法 切碎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物理处理方法,其他还有浸泡、磨碎、蒸煮、高压蒸气处理、热喷、膨化和辐射等,而秸秆揉搓加工和秸秆饲料压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物理法的新方法,这些方法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但不能改变农作物秸秆的组织结构或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四川丘陵典型农区种养格局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丘陵区中江县选择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和流域内4个研究点,研究了种植区、养殖区和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水体CODCr、TN、NO3--N、NH4+-N和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地表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4+-N和TP,且分别比年平均值提高15.67%、59.35%和12.83%;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TN,比年平均值提高19.27%。种养格局影响地表水中TN、NO3--N、NH4+-N和TP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养殖区种养混合区种植区;与种植区相比,生猪规模化养殖废污排放是造成种养混合区地表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其CODCr、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7.79%、198.15%、132.10%、219.85%、567.57%。规模化养殖显著提高了地表水总污染指数,改变了地表水污染类型,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类型为兼有CODCr污染的总氮污染型,而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地表水均为兼有总磷污染的总氮污染型;种植区和种养混合区水质均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种植区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养殖区和受养殖业污染影响的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均为恶性污染,生猪集中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污排放加剧了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从水体污染治理角度,在种植区开展水土养分流失特别是氮素流失控制的同时,亟需加强区域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促进四川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