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1LH-1型根茬秸秆心土混合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LH—1型根茬秸秆心土混合犁,也称四段犁,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与日本专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改土机具,适于白浆土及其他障碍性土壤的改良。白浆土农田耕层薄,其下便是20  相似文献   
32.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  相似文献   
33.
为促进AM真菌在白浆土改良上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3个施磷水平(P2 O5),0,200和400 mg·kg-1,同时设置接种AM真菌和未接种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白浆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情况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可增加白浆土0~1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水...  相似文献   
34.
研究多年份不同玉米品种各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变化规律,为寒地玉米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通过研究品种和处理两因素SPAD氮素饱和指数,利用SPAD氮素饱和指数指导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以2018~2020年最佳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为基础,建立平均年份SPAD氮素饱和指数模型,分别与2018、2019、2020年SPAD氮素饱和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施肥产量处理为纯氮160 kg/hm2。通过多项式回归方程、指数回归方程、乘幂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和对数回归方程的计算,得出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最高。对于玉米氮素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为寒地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寒地玉米最佳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在追氮总量115 kg hm-2不变条件下,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根、茎、叶干物质量;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分析不同追氮方式[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一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一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二次(NPK+DD2)]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不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茎干物质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43.42%~59.40%(P0.1)和23.12%~36.84%(P0.1);吐丝期叶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33.31%~47.14%(P0.1)和25.88%~36.96%(P0.1)。不同追氮方式提高了寒地玉米茎、叶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总贡献率,且氮肥深追较浅追茎运转率提高4.3%~5.61%(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1.49%~2.04%(P0.1);叶运转率提高3.75%~4.18%(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0.98%~1.09%(P0.5)。较CK和PK产量分别提高78.0%~99.7%(P0.1)和54.4%~73.2%(P0.1),且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产量提高8.76%~12.2%,以氮肥深追二次产量最高。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偏生产力提高5.8~8.0 kg kg-1(P0.5),农学效率提高5.8~8.0 kg kg-1(P0.5),利用率提高了8.3%~10.7%(P0.1)。综合看来,氮肥深追一次、氮肥深追二次有利于寒地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氮肥不同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氮肥深追二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白浆土土壤含水量、容重、硬度及对大豆产量的测定分析,研究四段犁改土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作物生育期后,四段式根茬心土混合犁深松与对照相比,土壤3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25.78%、容重降低20.47%、硬度降低40.60%,0~5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增加11.23%、容重降低6.90%。大豆产量提高33.3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7.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多,想要增加水稻种植的经济收入,除了增加产量的途径之外,还要特别关注稻米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公害稻米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备受大家青睐。基于这样的背景,水稻种植要不断提高科学含量,采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从源头改善稻米品质,推动水稻种植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8.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相似文献   
39.
掐尖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合丰49和合丰50大豆品种在1~3片复叶期掐尖,以不掐尖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掐尖时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掐尖对大豆的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产生了一定影响,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豆产量在掐尖处理中表现一致,2个品种均是1片复叶期掐尖产量最高,合丰49与合丰50 分别较对照增产9.65% 和28.80%.因此,1片复叶期掐尖对大豆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比较分析了黑木耳——黑29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黑木耳母种培养基碳源以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为最好;氮源以酵母膏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