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头塘小流域山地防护林体系营建及防护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山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调整、配置方式和营建技术。经对小流域所建防护林体系进行防护效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营建防护林体系后,防护效益显著,土壤侵蚀模数由1831t/km^2.a下降到1165t/km^2.1,减少了36%;  相似文献   
92.
应用微波消解溶样,配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珠江源头站马地集水区实验地银荆植株叶、枝、皮干、根的钾、钙、镁、锰、铁、锌、铜的含量测定实验,以此研究了测定7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以及钾、镁、钙、锌、铜、锰、铁元素在银荆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7 %~104.8 %,相对标准偏差为0.2 %~2.0 %,说明该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符合分析要求;银荆植株不同部位的7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镁、锰、铁、铜的含量以叶中为高,钾、钙的含量以皮中为高,而锌的含量以根中为高,而多数金属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为最低.各含量关系为钙>钾>镁>铁>锌>锰>铜.  相似文献   
93.
矿区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晋宁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养分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林地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旱冬瓜、圣诞树林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旱冬瓜林地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荒坡地、废弃地中有机质、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最低。植被恢复措施提高了矿区废弃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其中旱冬瓜林、旱冬瓜+圣诞树林及圣诞树林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直干桉林、藏柏林、蓝桉林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废弃地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94.
2000—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维管植物153科、429属、723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维管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温带起源的科占总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4.14%,温带分布属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35.00%,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26.84%,其次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科占总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1.44%,热带分布属占总非世界分布属数的25.53%。说明紫溪山植物区系不仅具有温带性质,而且具有热带性质,是二者兼容的地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植物省,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结合。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珠江源头区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云南松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栓皮栎、云南松+旱冬瓜林、早冬瓜林、滇石栎林、高山栎林等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分别从土壤吸湿水分的能力、枯落物截留状况、渗透性能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阔叶林地表枯落物含量较多,分解速度也最快,土壤渗透功能及持水能力也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的持水保土功能最差。地表径流量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依次递减.但其差异较大,地表径流最大的云南松针叶林是最小的高山栎灌丛的2.18倍,泥沙量最大的云南松林是最小的云南松+栓皮栎林的25.65倍,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差异不大,研究表明针叶林下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较差,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则较强。  相似文献   
96.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以裸地为对照,对珠江上游耕地、退耕地、滇石栎、圣诞树、云南松五种地被进行产流产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地被产流产沙过程都遵循二次函数方程分布,产沙量大小依次为裸地〉耕地〉退耕地〉圣诞树〉滇石栎〉云南松。枯枝落叶层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功能。裸地和耕地是该地区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防护林体系是保持水土和减少泥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7.
旱冬瓜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与立地土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7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a在树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98.
云南金沙江流域云南松天然林林隙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永仁县响水河和白马河林场云南松Pinus yunanensis天然林中4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云南松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结果表明:永仁县云南松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469.42 m2和181.90 m2,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在云南松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23%和10.49%,年干扰频率分别为0.672 1%和0.249 7%,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有400.48 a.大多数林隙在40 a以前形成.大多数林隙是由1~3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1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的径级结构以30~50 cm这一范围居多,高度以20~30 m居多,林隙形成木通过掘根、干基折断、干中折断、枯立、折枝或枯枝这几种形式形成,其比例分别是33.7%, 27.9%,18.6%,17.4%和2.4%,在不同的林隙中可见到形成木这几种形式的不同组合.以林隙动态理论为基础,对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林的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表5参10  相似文献   
99.
滇东北黄杉种群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存分析和静态生命表研究方法,在滇东北调查了12个样地(20 m×20 m),分析了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种群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目前均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但增长性和稳定性存在差异.死亡率曲线均呈现2个峰值,但峰值出现的时间格局亦存在差异.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1~5龄级曲线较陡,死亡率较高;5龄级以后存活曲线相对平缓,死亡率较低.生存函数曲线反映了黄杉种群具有幼苗、幼树阶段死亡率高,中树阶段死亡率渐低,至大树阶段趋于稳定的特点.大量的人为砍伐是目前黄杉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应严厉禁止.  相似文献   
100.
金沙江山地系统典型小流域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径流和土壤侵蚀特点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头塘小流域为监测点,运用森林生态学、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了闭合小流域的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