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白色力克斯兔(WR)、哈尔滨白兔(HW)及其杂种一代(F_1,WR×HW)和回交一代(B_1,WR×F_1)血液中的红细胞酯酶(Es—1,Es—2和Es—3)、血清转铁蛋白(Tf)、前转铁蛋白(Prt)、后白蛋白(Po)、血红蛋白(Hb)、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红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等,10个蛋白位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b、Cat、Tf和LDH在所有被测群体中呈单态,Es-1、Es-2、Es-3、Po和Prt呈多态,分别受2,2,2,2和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并表现出3,3,3,3和6种表型。X~2检验表明,哈尔滨白兔在Es-1、Es-2、Es-3、Po和Prt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其它各群体各有自己的平衡位点和非平衡位点。Pod在白色力克斯兔中呈单态,在其它群体均呈多态,该位点遗传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42.
红褐色乌苏里貉MC1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红褐色貉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C1R)的序列长度、多态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以青岛莱西养殖基地的野生型乌苏里貉8只,红褐色乌苏里貉7只,吉林白貉6只,银黑狐6只为研究对象,用提取貉和银黑狐的毛囊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已知序列(GenBank:HM852533.1)设计引物,利用克隆测序技术,通过SNP检测,分析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乌苏里貉的表达水平和毛色之间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成功获得了红褐色貉MC1R基因序列长度为1329bp,与已知序列同源性98%,13处突变,与野生型乌苏里貉同源性达到99%,8处突变。通过酶切鉴定在MC1R基因约300bp处酶切得到2种基因型AB型和BB型,红褐色貉为AB型,野生型貉为BB型。根据实验结果推测MC1R基因存在红褐色毛色性状相关的功能突变位点,从而导致毛色突变。  相似文献   
43.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3/17罗伯逊易位猪的3种杂交组合的394头后代猪进行分群;应用PCR RFLP技术在〖STBX〗POU1F1〖STBZ〗基因的扩增片段(1746 bp)中检测到1个RsaⅠ限制性内切酶的多态酶切位点A(3种基因型);应用PCR SSCP技术检测1个〖STBX〗POU1F1〖STBZ〗基因第5内含子上的突变E(2种基因型),同时结合生长和胴体品质测定记录研究基因型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位点A的基因型对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位点E基因型对生长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POU1F1多态性与生长、眼肌面积等存在相关,推测POU1F1多态性可作为罗伯逊易位杂合优势遗传机制的一种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4.
NCOA1为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基因,是影响母猪多产性状的候选基因。NCOA1与结合在DNA上的雌激素受体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加强其转录活性。NCOA1蛋白在暴露其他难接近的染色质的过程中使组蛋自乙酞化并与其他乙酞基转移酶(P300/CBP)相互作用。因此,NCOA1蛋白增强了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反过来也刺激特定的雌激素反应基因的转录并调节随后的生理反应。国内外有学者己经对NCOA1基因与猪多产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它是繁殖性状的“开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45.
利用施格猪与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进行级进杂交,分3批(共198头)进行对比试验,测定了各杂交组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各杂交组后代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34.71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47.85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胴体瘦肉率(61.5%)明显高于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55.02%).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经产母猪禽产活仔数12头左右,初产母猪9头以上.  相似文献   
46.
ConA与PHA在猪染色体制备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2n=36,XY或XX,rob(13;17)]、杂合子猪[2n=37,XY或XX,rob(13;17)]、正常猪为实验材料,用刀豆素A(ConA)和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两种不同的刺激源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来制备染色体,并对两种刺激源的最佳使用浓度进行了研究:ConA的最佳浓度为:0.2 mg/ml,PHA的最佳浓度为:1 mg/ml,二者同样在最佳浓度时,ConA的制片效果显著优于PHA,t检验结果为:t0.05(18)=2.101<t=2.135<t0.01(18)=2.878.  相似文献   
47.
脂肪不仅是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还与肉品的风味品质及食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猪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肉的嫩度、系水力、剪切力值、风味和多汁性.肌内脂肪的沉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该文首先介绍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其次,再从基因水平阐述各种基因对肌内脂肪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通过调控肌内脂肪含量获得更高品质的猪肉产品.  相似文献   
48.
rob(13/17)纯合子猪的联会复合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表面铺展法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rob(13/17)纯合子猪减数分裂的配对行为进行了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的电镜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rob(13/17)纯合子猪的SC配对行为正常,未见三价体和侧生组分形成。SC的形成开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解体于双线期。在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轴呈强嗜银性,配对明显落后于常染色体。根据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把性染色体的SC分为4个类型。  相似文献   
49.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是当前研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它对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发育和增殖等过程的调节和控制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都在大力开展染色体的研究,以期达到解决生物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防治疾病和改良品种等目的。本文仅就染色体方法学在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0.
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及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以及G—分带、C—分带和银染技术,对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G—分带带型以及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 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民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介于8号与9号染色体之间。Y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民猪染色体的G—分带带型与国内外其它品种的G—分带带型基本一致。经胰酶—Giemsa分带处理后,同一染色体在不同的长度可以显示出不同数目的G—带;染色体越长,所显带的数目就越多。C—分带分析揭示,东北民猪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其中1—4号,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显著的深染,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结构性异染色质分布范围大并呈现多态现象。几乎整个Y染色体都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银染分析揭示,18S+28S rDNA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每个细胞18S+28S rDN A的分布范围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