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茶叶和茉莉花中八氯二丙醚的残留动态及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八氯二丙醚(S421)在27种农药中的残留量及其在茉莉花和茶叶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的部分茶叶中有检出S421;S421在茉莉花中的残留期较长,半衰期为3.78 d,而在茶叶中降解较快,半衰期为1.90 d;S421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呈降解趋势,降解率达46.54%;用含有S421的茉莉花窨制扁针茶,窨花后S421残留量上升;烘干可促使S421降解,以140℃烘干0.5 h的烘箱烘干法与中火烘干4 min的微波烘干法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植物micro 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20~24 nt的内源非编码小RNA,通过互补配对原则降解或抑制m RNA,从而调控植物生命过程的相关生理活动。植物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可以应激表达一些mi RNA,并作用于逆境相关靶基因,使植物在生理反映上产生对胁迫的适应性。本综述扼要阐述植物mi RNA的合成途径和作用机制,对mi RNA与植物的逆境包括非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机理及作用机制等领域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果树抗逆研究中的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3.
基于GC-IMS技术的福建白茶产地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福建省白茶产地的快速鉴别,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福建不同产地白茶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白茶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福鼎、福安、政和、建阳和松溪各产地间白茶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政和、建阳和松溪3地制成的白茶样品相似度相对较高。GC-IMS谱图数据和241种标记物质数据均可用于白茶产地区分。GC-IMS谱图数据建立的K近邻线性判别分析(K-near Neighbo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KNN)、多层感知机线性判别分析(Multi-layer Perceptron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MLP)和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Support Vector Machin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SVM)模型判别率分别为91.84%、93.88%和93.88%;标记物质建立的Adaboost线性判别分析(LDA-Adaboost)、决策树线性判别分析(LDA-DecisonTree)、LDA-KNN、LDA-MLP、随机森林线性判别分析(LDA-Random Forest)和LDA-SVM模型判别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标记物质数据建立的6种模型能更有效对白茶产地进行区分。研究结果为福建白茶原产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
选用敌敌畏和天王星2种农药,研究农药残留对茶鲜叶的生化成分和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会降低鲜叶和毛茶中的茶多酚、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而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则相反;喷施敌敌畏1000倍液的夏季毛茶的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降低11.07%,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提高24.53%.  相似文献   
65.
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的理化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成分定量分析,茶叶种类、产地及品种的判别以及茶叶等级判别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6.
农艺措施对茶叶农药残留成分降解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确定了降解茶树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的3项有效农艺措施,即(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或单独用NH4HCO3;(2)茶树修剪,其中以深修剪效果最好,其次为重修剪和轻修剪;(3)叶面喷施稀土元素,NaHCO3和腐殖酸钠等,三者的最适宜浓度分别为1.0g.L^-1,250mg.kg^-1和4.0.L^-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  相似文献   
67.
为探索适用于茶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2-DE),比较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和改良酚抽法2种不同总蛋白质提取方法、不同蛋白上样量对2-DE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抽法更适合茶树总蛋白质的提取;采用1.5 mg的蛋白质上样量,最终可获得蛋白质点较多、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乌龙茶三个品种黄棪、梅占、毛蟹的机械化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对比试验,探明了乌龙茶机采茶园丰产优质树冠的形成规律、机采对乌龙茶产量,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乌龙茶品种对机采的适应能力,试验还表明乌龙茶机采可比手工提高工效15倍,节省成本78%以上,具有较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69.
孙威  姜晶 《北方园艺》2008,(2):52-54
对植物转化酶蛋白抑制子的蛋白序列、结构、表达调控以及可能的生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阐述关于转化酶抑制子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价值,以及转化酶抑制子在拟南芥中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0.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产生理论依据、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措施研究进展以及茶园害虫调控技术应用实例,为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