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λ系列EMBL_3DNA为载体,LE392为宿主菌,建立了木本植物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Steudel)丛枝病抗病品系C161基因文库,命名为[λE_s/PTS(Bam-Sau)]。其包装效价达到1.1×10~6pfu,重组率为98%。用动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为探针,从这一基因库中筛选出3.9Kb的泡桐DNA同源顺序进行亚克隆。所得结果表明:动物actin基因在木本植物基因组中存在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2.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干燥新工艺 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匀干燥,避免闷烘。一般优质茶用70℃,低档茶要去苦涩味,温度高一些,约80℃。前30min开箱让热风与冷风对流,慢慢升温保证条形不变,色泽也可保持绿色,后期关门烘,时间至少1h,不宜超过1.5h,以免产生高火味。  相似文献   
113.
参照传统的武夷岩茶和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设置做青叶的不同晾青环境和造型工艺2个因素,对不同处理的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毛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晾青环境不同对条形和卷曲形毛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造型工艺不同对空调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对自然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揉捻造型有利于提高毛茶品质,其中以自然环境薄摊晾青后进行揉捻造型的毛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4.
施肥对黄棪生长与品质及茶橙瘿螨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茶树品种黄棪的生长与品质及茶橙瘿螨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黄棪的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和产量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茶树的经济性状最佳.(2)施氮肥有利于提高黄棪的抗螨性.(3)N∶P2O5∶K2O配施比例为3∶1∶1时,鲜叶的生化成分较合理,毛茶感官品质得分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5.
福建名优绿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福建闽东的福州恩顶茶场、罗源县满叠茶场;闽北的南平炉下茶场、政和志和茶场、松溪郑墩茶场、武夷山农场、武夷木关茶场及周宁官司茶场等8个名优绿茶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1)福建名优绿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较佳,基本未受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污染.不同地区之间茶园土壤清洁程度有所差异.(2)按照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评价,8个茶场中,有3个茶场茶园土壤属一级土壤,清洁,符合AA级绿色食品对原料产地土壤环境的要求;有2个茶场茶园土壤属二级土壤,尚清洁,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茶叶;有2个茶场土壤处于2级土壤上限,经过适当改造可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有1个茶场土壤受Cr污染,不宜发展绿色食品.若以背景值为标准,则评价结果与上述有些差异.(3)名优绿茶产地土壤pH值为4.0~5.5,多数为4.1~4.7,适宜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116.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孙威 《新农业》2022,(20):76-77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并且与各个产业融合得越来越紧密。互联网与农业得结合成为了农村人创业的重要工具。抖音和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应用,对农民收入以及收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给农民创业环境带来的变化,以及带货直播的运营特征,阐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带货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将政和大白茶鲜叶置于LED黄光下照射萎凋16βh,以室内萎凋为对照,按工夫红茶工艺制成毛茶。对萎凋过程中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CsBG1CsBG2)、β-樱草糖苷酶基因(CsBP)的相对表达量、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毛茶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研究黄光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ED黄光萎凋下,CsBG1CsBG2表达量明显提高,萎凋第6βh CsBG2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sBP在黄光萎凋全过程呈上调表达。LED黄光前期促进萎凋叶香气相关酶基因上调表达,在萎凋后期调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最终使得工夫红茶甜花香显现,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9.
福建乌龙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威江 《茶叶科学》1999,19(2):104-109
对福建闽南和闽北两大乌龙茶主产区10 个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产地茶园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除少数茶园土壤个别污染物残留值偏高外, 绝大多数茶园土壤污染物残留值均较低。超标污染物出现概率大小依次为Pb、Hg> Cd > Cr。10 个产地的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 基本处于1 级或2 级。大气环境质量中, 以总悬浮物(TSP) 潜在污染威胁较大,SO2 、NOx 、F尚未对茶园大气环境造成污染。10 个产地中, 有4 个产地即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平和阳山茶厂、天友茶厂和建瓯凤山茶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A级绿色食品要求, 5 个产地即安溪湖前茶场、建瓯芝关茶场、岐山茶场、莲花茶场和武夷茶总场的环境质量符合A 级绿色食品要求,1 个产地———坪乡茶场不符要求。  相似文献   
120.
茶园的清洁状况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茶叶的关键,也是茶叶生产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近年来对福建省茶叶生产区茶园污染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污染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措施。1茶园农药残留现状1.1茶园土壤农药残留量BHC、DDT禁用近二十年后,茶园土壤中BHC、DDT残留甚低,基本上都在100μg·kg-1(绿色食品产地土壤农残标准)以下。不同层次上壤其农药残留量不同,表层土壤BHC为3.7μg·kg-1,略高于深层土壤的3.5μg·kg-1,两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528*);茶园土壤BHC残留量高于背景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