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厌氧蛋白质氨化细菌筛选及对酸化液pH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筛选的5株R/r大于3,酶活力200~300U·mL-1,氨态氮产生量大于100mg·L-1,且适宜在起始pH5.0~6.0、35℃下生长的厌氧蛋白质氨化细菌应用于pH5.5的酸化液。其中产低温酸性蛋白酶的k3B37和产低温偏酸性蛋白酶的m1B94菌株,生物量为0.315和0.643时产酶活性达到302.2、271.7U·mL-1;使酸化液氨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73.47、302.89mg·L-1,从而将酸化液pH调至7.29、7.03,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生长、产气条件。  相似文献   
72.
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不同土壤的供肥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黑龙江省5种主要种植水稻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微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上水稻产量及其对氮、磷、钾、微量元素养分吸收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水稻产量在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型土上较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83.9、6 689.6和6 797.3kg/hm2,在白浆土和石灰性土壤上水稻产量较低,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316.5和6 193.4kg/hm2;不同土壤对水稻养分吸收有影响,在黑土、草甸土、冲积土上种植的水稻氮、磷累积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在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铜、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在黑土等其他类型土壤上的水稻,在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锰含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冲积土上的水稻,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高于黑土和石灰性土上的水稻,在冲积型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最低;水稻氮素累积量与水稻产量显著正相关(r=0.994)。  相似文献   
73.
桔小实蝇在云南边境生物学研究及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桔小实蝇在云南河口1年发生5代,在瑞丽发生6代,卵历期2d,幼虫历期8d-11d,蛹历期8d-9d。世代重叠,全年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土越冬。该虫喜食熟芒果和橙片。根据气候相似距原理、云南滇西北8县为桔小实蝇非适生区外,其余为适生区。记录了成虫、幼虫、卵和蛹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4.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减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常规优质稻品种五优稻四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A为对照,常规施肥;B减施化肥20%配施微生物菌剂;C减施化肥30%配施微生物菌剂;D减施化肥40%配施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均能降低五优稻四号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就产量而言,相比常规施肥处理,减肥30%配施复合微生物菌剂产量最高,为5 574.75 kg/hm2,略高于对照,减肥40%配施微生物菌剂产量为5 388.75 kg/hm2,略低于对照,但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化肥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化肥减施合理配比微生物菌剂保障作物产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后群体冠层结构遭到破坏,叶片光合速率锐减,同时群体内部湿度增加诱发真菌性病害和穗发芽,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评价方法和诱发原因、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理化特性的关系、抗倒伏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稻倒伏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了株型等形态性状、氮肥运筹、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及大风、暴雨、臭氧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归纳了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维管束数目等茎秆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与水稻倒伏的关系,总结了矮化相关基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参与水稻抗倒伏的调控机制。此外,文章展望了未来水稻抗倒伏研究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1)创新和优化水稻倒伏评价体系;(2)挖掘鉴定新的抗倒伏基因,强化水稻抗倒伏的机理研究;(3)选育抗倒伏水稻品种;(4)根据品种、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制定倒伏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