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在元谋干热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开展了耐旱性树种选择研究和引进树种驯化适应性种植,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封山育林造林技术措施、营林造林配套技术应用,提高了造林预整地质量。着力推出保水剂技术应用,探讨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总结了元谋干热河谷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的经验,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来构筑一条高起点、高标准,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廊道,将高速路放在地球环境、生物、资源、污染等诸要素构成的"公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进行全面考虑,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景观廊道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以来的30多年间,云南引种试验过200多个葡萄品种,栽培面积由0.15万亩发展到2014年末的约50万亩,葡萄已成为云南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果树,加工业也有所发展。通过多年的调查与实践,作者对云南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来构筑一条高起点、高标准,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廊道,将高速路放在地球环境、生物、资源、污染等诸要素构成的“公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进行全面考虑,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景观廊道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特色葡萄栽培技术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调查会商2种方法,对云南金沙江、红河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区的12个县2.82万公顷葡萄的栽培模式、技术、设施和水肥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葡萄栽培模式日渐丰富,栽培技术逐渐提高,设施栽培水平日趋提升,水肥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应用新栽培技术占调查总面积的36.1%。持续开展栽培技术的引进结合现有栽培技术的整合和优化,集成适宜云南不同气候类型下的高效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对加快该省葡萄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热农1号”余甘子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在国内各个热区及各个干热河谷区域经过多年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后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本文主要对”热农1号”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热农1号”余甘子一年生结果枝壮实,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果实近圆形,外果皮淡黄绿色;果实大小均匀,最大单果重14.07g,平均单果重为12.3g;果实酸涩味不明显,肉脆,适宜鲜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的特性;树势强,树冠圆球形,丰产性好,产量稳定;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熟期早,属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7.
ICP-OES法测定余甘子不同器官中11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热河谷区余甘子不同器官为试材,采用HNO_3-H_2O_2混合酸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测定其中Zn、Cd、Pb、Co、Ni、B、Mn、Fe、Cr、Mg、Cu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待测各元素的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r)范围为0.998 0~0.999 9,检出限(LOD)为0.000055~0.081 500 mg/L,定量下限(LOQ)为0.000 2~0.244 6 mg/L。供试样品各元素平均回收率为90.00%~111.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8%~1.37%。余甘子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Zn、Mn、Fe、Mg含量丰富,Cd、Pb、Co、Ni、B、Cr、Cu含量较低;同一元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规律也不同。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同时适用于干热河谷区植物样品中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样品为试材,利用ICP-OES测定其19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无机元素含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均检出B、Zn、Fe、Mg、Mn、Ni、Cr、Ca、K、Na、P、S共12种元素,Pb、Cd、Co、Mo、Se、Si元素均未检出,而Cu元素仅在叶片中检出。不同部位中B、Zn、Fe、Mg、Ni、Ca、K、Na、P、S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n、Cr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B、Zn、Fe、Ca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叶片嫩枝老枝,Ni元素为叶片老枝嫩枝,Mg、Na、S元素为老枝嫩枝叶片,K、P元素为嫩枝老枝叶片。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12种无机元素将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分为两类,叶片单独聚为第一类,嫩枝和老枝聚为第二类。K、P、Na、S、Fe和B元素是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的特征性元素。表明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具有选择性,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阳光玫瑰是极优的鲜食葡萄品种。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1月上旬萌芽,2月中旬盛花期,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栽植第二年产量为2000千克/亩。其果穗美观,果肉甜脆、有玫瑰香味,抗病强,耐储运,是极优的鲜食葡萄品种,适合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本文介绍了阳光玫瑰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的引种表现,并从建园、苗木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热农1号”余甘子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在国内各个热区及各个干热河谷区域经过多年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后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本文主要对“热农1号”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热农1号”余甘子1年生结果枝壮实,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果实近圆形,外果皮淡黄绿色;果实大小均匀,最大单果质量14.07g,平均单果质量12.3g;果实酸涩味不明显,肉脆,适宜鲜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的特性;树势强,树冠圆球形,丰产性好,产量稳定;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熟期早,属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