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9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对辽宁山区蒙古栎林下幼树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进行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蒙古栎林下幼树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强度有利于蒙古栎林下幼树实生更新,从而有利于其诱导成实生林,增强林分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在不同采收期分别在五味子种子和果肉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9月中旬含量达到最高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针对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胸径生长和蓄积增长率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但对树高的影响较小;间伐强度的增大会明显促进红松胸径和树高的生长,但是首次抚育间伐会使当年的树高生长量显著降低,以后随林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会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中度间伐措施对阔叶树和红松的生长均比较有利,10a生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上层抚育的适宜间伐强度为45%左右;中度间伐的林分由于资源水平适中(主要是光资源),因而有利于林下植被均匀度和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能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划分出更新采伐型、抚育间伐型、林分改造型、高效经营型、封育型和封禁型等6种经营类型。对每种经营类型又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和指标体系,并就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提出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次生林的监测和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长发育规律、混交林培育理论、恢复与再建和结构调整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东山区低产,低质天然次生林采取栽针保阔,人工诱导等经营措施,加速了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进程,已诱导成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的各类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20a生林分总产量高达71.791-74.228m^3/hm^2;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19a生时达48.897-52.400m^3/hm^2;皆改人工营造的针阔混交林16a生时达30.486-73.884m^3/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和比较红松人工林下光照条件的差异,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研究5种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林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大,林内散射光强度增大,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增多,双子叶植物减少。间伐强度不同,红松林内草本建群种不同。间伐可改变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其中以弱度区最明显。运用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林下的无截取散射光量对植物多样性各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综合分析认为,合理间伐红松林,使其密度维持在1 000~1 600株.hm-2最有利于维护红松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镇设置固定标准地,观察不同间伐强度下杂木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中度间伐区内的杂木林生长良好,活立木蓄积生长率最大,其他依次为弱度间伐区、对照区和强度间伐区。强度间伐区内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多样性最高,对照区、中度间伐区次之,弱度间伐区最低。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来看,弱度间伐区最好,对照区、中度间伐区次之,强度间伐区最低。  相似文献   
18.
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及临时调查资料,分析了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结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经过20多年生长,已初步形成以红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垂直层次明显,径级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都好于红松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多元化发展。人工诱导措施是天然次生林恢复针阔混交林的重要途径,通过种间关系的调整及抚育间伐技术等人工调控技术诱导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遮荫对红松、红皮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年龄红松,红皮云杉在全日照、70%、40%、30%及10%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红松、红皮云杉苗木均在相对照度70%的条件下,树高生长量最大。全日照不利于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照度70%条件下,红松、红皮云杉(小)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红皮云杉(大)在全日照下平均株生物量最高。随着苗龄的增长对光的需要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红松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长及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红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冠下红松树高是全光下树高的47.5%-70.1%;胸径是全光下的18.2%-40.7%;叶面积是全光下的35.8%-43.6%。在树高、胸径、叶面积3个指标中,光照对胸径和叶面积影响较大。高径比:强光区(平均相对照度15.21%,相对照度幅度13.10%-17.50%。)为121.2、弱光区(平均相对照度5.82%,相对照度幅度3.20%-8.50%。)为183.3、全光区为70.4,林冠下红松是全光区红松的1.5—2.5倍,说明林冠下红松属细高型。林冠下红松近3a树高平均生长量只有全光的19.5%-27.1%,说明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在下降,同时也说明红松耐荫性下降。胸径和生物量近3a平均生长量也和树高的规律一样。叶干物质强光区是全光区的81.7%,弱光区只有全光区的33.1%。全光区c/f比值大,即非同化部分比重大,弱光区c/f比值小,即非同化部分比重相对较小,而同化部分相对较大,说明叶片生产能力低下。冠根比,弱光区相对较大。枝干比,强光区是全光区的1.5倍,弱光区是全光区的2.3倍,弱光区的红松同化产物主要用于侧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